未來網評|沃野繪“豐景”,共同奔向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未來
在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戰線上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問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希望廣大農民群眾充分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努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共同奔向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未來”。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關乎14億多人的吃飯問題。今年我國克服幹旱、洪澇等自然災害影響,實現夏糧穩產、早稻增產,糧食有望再獲豐收。其中,夏糧實現了僅次于去年的歷史第二高產,早稻畝產首次突破400公斤,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廣大農民群眾積極應對不利天氣,有力有效防災減災救災,目前秋糧長勢總體正常,為奪取全年的豐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築牢糧食安全“壓艙石”。豐收來之不易,更顯彌足珍貴。今年的中國農民豐收節以“慶農業豐收 享美好生活”為主題。可以說,今天是億萬農民慶豐收、曬豐收的節日,也是全社會享豐收、助增收的節日。我們為豐產豐收的農業、安定祥和的農村、幸福安康的農民點讚!
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在要求。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後一年。“十四五”時期,我國農業農村發展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良好勢頭。我國農業科技不斷創新,優質農作物、畜禽、水產等農業種質資源得到進一步保護和利用;各類農機創新技術和新型設備廣泛應用,農業生產效率大幅提升;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加速賦能,農業生產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廣大農民也從“會種地”向“慧種地”轉變……傳統農業的“新墨舊韻”與現代農業的“蓬勃生長”交相輝映,既彰顯了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顯著成效,也為鄉村全面振興鋪就了一條科技引領、高效發展的康莊大道。
沃野田疇織錦繡,鄉村振興畫卷新,我們看到,隨著農業高質量發展,“千萬工程”經驗在各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無數鄉村褪去舊貌、迎來新顏,一場場精彩蝶變在“希望的田野上”不斷上演。譬如,村莊環境整潔美觀,道路寬敞平坦,房屋錯落有致,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水電路氣信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提升了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水平;特色農產品層出不窮,農村電商、鄉村旅遊等新業態如雨後春筍般涌現,為鄉村產業蓬勃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去年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企業營收達到了18萬億元左右。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農業農村現代化闊步前行,越來越多的青年人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投身“三農”工作。在湖南郴州,“農二代”駱雨返鄉種糧,改造低效梯田,配套建設灌溉溝渠和硬化機耕道,創辦農機培訓班,為鎮里培訓超100名農機手;在湖北潛江,華中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張藝洋研究出了幼齡桃樹行間套種高品質西甜瓜的技術,還將傳統經驗與現代農業科技結合,探索出了一套更科學、更有效的種植管理方法,帶動果樹提質增收;在青海西寧,大學生史壽意回村任職後借助法律途徑維護村民權益,為村民追回拖欠租金分紅,並大力推動非遺社火傳承……以專業能力為筆,以實幹擔當為墨,廣大青年繪就一幅幅產業興、百姓富的動人畫卷,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智慧與活力。
“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對豐收的慶祝,也是對農民的致敬,更是對鄉村全面振興的期許。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時代,在這個洋溢著豐收氣息的時節,我們堅信,在廣大農民的辛勤耕耘下,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鄉村全面振興的美好藍圖必將早日變為現實,廣袤的農村大地必將迎來更加燦爛的明天。那金色的田野、歡快的笑聲、豐收的喜悅,永遠是中國大地上最動人的“豐景”,是中國式現代化壯麗畫卷中最蓬勃的注腳。(呂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