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砥礪奮進七十載 天山南北譜華章|新疆持續為國加“油”爭“氣”

2025-09-22 09:42: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九月中旬,準噶爾盆地,新疆吉木薩爾國家級陸相頁岩油示范區內,石油工人操作整齊排列的壓裂車、緊盯智能化生產平臺、忙碌在鑽機聲轟鳴的井架之間,尋找著“藏在石頭縫里的石油”。同一時刻,在塔克拉瑪幹沙漠的茫茫沙海中,在我國最大超深油氣生產基地——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一臺臺高聳林立的鑽機加快向地球深部挺進,喚醒地下數千米的油氣資源。

  2025年5月,天山腳下的新疆吉木薩爾國家級陸相頁岩油示范區。(受訪者供圖)

  “三山夾兩盆”的新疆,山山有金銅鐵、盆盆有煤油氣。70年來,新疆始終為國加“油”爭“氣”,為端牢能源飯碗貢獻“新疆力量”。1953年,我國原油年產量只有43.5萬噸,只能滿足社會需求的三分之一。1955年10月29日,克拉瑪依一號井噴出工業油流,新中國第一個大油田——克拉瑪依油田誕生。

  能源是國民經濟的命脈,石油和天然氣作為戰略資源,關乎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數據顯示,1955年,新疆原油產量3.29萬噸,天然氣882.4萬立方米。克拉瑪依油田的鑽機轟鳴劃破戈壁沉寂,到1960年,新疆原油產量達166.23萬噸,佔全國總產量的39.4%。2024年,新疆油氣產量當量達6664萬噸,已連續四年位居全國第一。

  在中國石油新疆油田,頁岩油是增儲上產的希望。“頁岩油作為非常規油氣,近年來是我們發力的新方向。”新疆油田吉慶油田作業區總地質師陳依偉在鑽井作業現場仔細觀察著鑽井岩屑的成分。今年前7個月,該示范區頁岩油累計產量已突破100萬噸,相較去年提前了近4個月,油氣生產進一步提速,為我國頁岩油開發提供了技術支持和可借鑒的范例。

  新疆作為我國重要的油氣產區,70年來持續推動石油勘探開發技術迭代升級,鑽井深度也早已突破傳統地質理論的油氣“死亡線”。

  今年初,在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我國首口超萬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成功在地下10910米完鑽,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垂直深度井,首次發布萬米以下取得的岩芯標本,實現“深地”領域的重大突破。

  這是2025年2月18日在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拍攝的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深地塔科1井(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當前,隨著我國中淺層油氣資源勘探開發進入中後期,向地球深部挺進已成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重大戰略任務。我國深層、超深層油氣資源量達671億噸,超過總量三分之一,勘探開發潛力巨大。

  “超深層已成為我國油氣資源增儲上產的主陣地。”塔里木油田企業首席專家王春生介紹,近年來,塔里木油田深地油氣勘探開發持續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體係的自主攻關能力不斷提升,累計完鑽8000米以深井佔全國50%以上,找到的超深層油氣儲量佔全國的四分之三,超深油氣年產量達2047萬噸,成為我國最大超深油氣生產基地。

  自克拉瑪依一號井噴涌出第一股工業油流以來,70載春秋,新疆石油人一次次衝破“不可為”的桎梏,突破油氣勘探開發技術的壁壘,端穩端牢能源飯碗,挺起我國能源脊梁。(記者顧煜)

[責任編輯:滕丹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