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絲路萬千氣象——探訪第八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展館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吳涵
第八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開幕在即,本屆敦煌文博會有哪些展覽,展覽有哪些看點、亮點,跟隨記者走進敦煌國際會展中心,先睹為快吧。
本屆敦煌文博會展覽面積約2.4萬平方米,集中展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文化藝術、非遺文創、風土民俗等,以及敦煌研究院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范和敦煌學研究高地建設的最新成果、我省非遺保護成效與文創最新產品。
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成果展展廳,位于敦煌國際會展中心B館。步入展廳,頂部懸挂的石青色、淺紅色彩帶,靈動飄逸,很是醒目。莫高窟第3窟復制窟,高精度還原了窟內壁畫,如入真窟。
“此窟是莫高窟元代最重要的代表窟,也是敦煌石窟唯一以觀音為主題的洞窟。”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這里,觀眾可以近距離觀看窟內壁畫,配合文字解說,讓觀眾更易深入了解壁畫的故事和其藝術造詣。
來到非遺文創精品展,真叫人大開眼界!蘊藏著歷史底蘊的非遺技藝和充滿巧思的文創產品,在這里大放光彩。
敦煌博物館文創“阮鹹倣螺鈿冰箱貼”精美絕倫,蘭州市博物館文創“蘭小五”香包憨態可掬,通渭的麥稈畫形象生動……展覽分“指尖遺萃”“非遺流韻”“花開敦煌”“國潮文創”四大板塊,傳統與現代在這里碰撞出絢爛的火花。
非遺文創精品展上,擺放著琳瑯滿目的文創展品。
“哇!這剪得也太像了!把我的睫毛都剪出來了,太厲害了!”
循聲望去,甘肅省工藝美術大師何霞巧手翻飛,正在為遊客現剪肖像。一把剪刀、一張紙,只三五分鐘,一幅惟妙惟肖的肖像剪紙就誕生了。
何霞是平涼市公安局崆峒分局的一名警察,剪紙是她的業余愛好。“我從3歲就開始跟隨外婆、媽媽學習剪紙,我們村里有很多剪紙大師。”何霞說,“剪紙現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希望有更多人看到平涼剪紙、愛上平涼剪紙。”
來自慶陽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王明霞同樣在忙碌著,“這次敦煌文博會,我們帶來了刺繡香包、虎頭帽等手工藝品,深受大家的喜愛。”
來到甘肅演藝集團的展臺前,記者被幾件傳統樂器吸引。展櫃上,有序陳列著倣唐螺鈿工藝琵琶、鳳首箜篌、排簫等樂器。甘肅演藝集團敦煌藝術應用推廣研究中心工作人員趙文心告訴記者,這些樂器都是根據敦煌壁畫復原的真實樂器,是可以用來演奏的。
同樣熱鬧的,還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文化交流合作展。俄羅斯的套娃、伏特加,沙特阿拉伯的椰棗、香水、絲巾,馬來西亞的巧克力、白咖啡……這些來自異國他鄉的特色產品競相鬥艷,悄悄講述著它們與絲綢之路的動人故事。
首屆“敦煌華彩”國際文旅商品展位于敦煌國際會展中心E館。進入展館,記者看見一群孩子戴著VR眼鏡、拿著玩具衝鋒槍。這是深圳賽愛寧科技文化有限責任公司帶來的行進交互式沉浸體驗劇《跟著走·長徵》,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體驗者可以‘化身’紅軍戰士,端起槍,重走長徵路,身臨其境地體驗這一驚天動地的人類歷史奇跡,真切感悟紅軍的英雄壯舉和偉大精神。”
“敦煌華彩”國際文旅商品展上,還有伊朗、肯尼亞等國參展商帶來的商品,等著遊客們前去探看體驗!
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不僅是一場文化盛宴,更是文明對話的橋梁和紐帶。在這里,古老與現代交融,傳統與創新碰撞,中國與世界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