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領新徵程·非凡“十四五”】長江經濟帶成為引領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萬里長江,奔騰不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江經濟帶應該在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間,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進一步提升,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明顯進展,支撐和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作用顯著增強。
每天,碧波蕩漾的長江之上,船行如織,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清潔能源船舶穿梭江面,成為流動的“綠色風景線”。2021年到2024年,沿江省市船舶已累計使用岸電4.5億千瓦時,提前兩年完成“十四五”設定的目標。
每天,都有滿載“重慶造”汽摩產品、筆記本電腦以及發電機組等貨物的貨船,從位于長江上遊的重慶果園港起航。它們沿長江順流而下,抵達上海洋山港,揚帆出海,通達全球。最新統計顯示,2024年,長江幹線港口貨物吞吐量歷史性突破40億噸,穩居全球內河首位。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協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樣板。宏偉目標的引領,讓這條奔流不息的萬里長江正迸發出蓬勃生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心係長江,作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部署,推動長江經濟帶的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根本性轉折,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十四五”時期,習近平總書記係統謀劃了新發展階段長江經濟帶的新戰略使命,要求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十四五”期間,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主戰場:《長江保護法》正式施行,為母親河築牢法治屏障;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騰退岸線煥發新生機;史無前例的“十年禁漁”全面啟動,長江幹流連續五年保持Ⅱ類水質,江豚逐浪、魚躍鳥飛的生態圖景頻頻出現,曾經“靠水吃水”的漁民成為守護長江的“生態衛士”。
“十四五”期間,長江經濟帶在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展現出強勁動能。綜合交通體係實現整體布局,自貿試驗區、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開放平臺沿江集聚,越來越多內陸港口升級為“世界中轉站”。
“十四五”期間,長江經濟帶真正成長為引領中國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建設,成渝、武漢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穩步推進。新興產業進一步集聚壯大,推動新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738家,佔全國的57.7%,建設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196家。2024年,長江經濟帶11省市地區生產總值達63萬億元,佔全國經濟總量的近一半,對全國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50%。
面向未來,按照規劃,到2035年,長江經濟帶將全面建成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中國經濟也將繼續伴著這條母親河,行進在更加寬廣穩健的高質量發展航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