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秋日豐收“科技+”唱主角 創新服務農戶地頭售糧、即時變現

2025-09-13 20:43: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眼下,正值水稻成熟收割的關鍵期。貴州黔西南州冊亨縣採用“機械化收割+無人機吊運”一體化作業模式,大幅提高了收割效率。

  在冊亨縣秧壩鎮秧壩村,連片的稻田里,收割機開足馬力在田間穿梭,收割、脫粒一氣呵成。

  針對山區田塊分散、農村留守老人居多的情況,2025年村里請來無人機團隊協助稻谷吊運,有效解決了農戶們從田間到家里的“最後一公里”運輸難題。

  據了解,2025年,秧壩鎮種植的6100畝水稻超過60%使用機械化收割,預計10月上旬可完成水稻收獲工作。

  70余萬畝春小麥即將收完 良種良法助增產

  最近,新疆伊犁河谷的春小麥和昌吉的玉米都正在收獲,田野里處處都是忙碌的景象。

  伊犁河谷位于新疆西北部,日照時間長、水量豐沛。這里的小麥按種植時間分為冬小麥和春小麥,2025年伊犁河谷種植冬小麥、春小麥各70余萬畝。冬小麥目前已全部收割完畢,春小麥累計收獲97%。

  2025年,當地深入實施糧油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發放小麥良種補貼資金5036萬余元,加快小麥品種更新換代。同時,推廣實施精細整地、導航播種、水肥一體化等種植技術。新建高標準農田44.45萬畝,讓小田變大田、旱田改滴灌,實現了小麥高產穩產和大面積單產提升。2025年,春小麥最高畝產850.21公斤,與2024年相比提升了19.78%。

  萬畝玉米迎豐收 採收已近三成

  這兩天,在昌吉市榆樹溝鎮勇進村的玉米種植基地,種植大戶馬海兵的300多畝制種玉米迎來豐收。玉米植株整齊如列,兩臺自走式收割機穿梭田間,很快就裝滿一車。

  2025年,馬海兵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給300多畝地都安裝了智慧水肥一體化係統。同時,採用玉米密植技術,每畝地純收入比2024年提高了200元。

  昌吉州2025年種植了146萬畝玉米。其中,制種玉米種植面積26萬畝,普通玉米120萬畝,目前均已進入收獲期。當地積極調配農機搶抓時節進行採收,目前收獲進度接近三成,預計10月中旬採收結束。

  黑龍江:墾區秋收忙 顆粒歸倉種植戶即時變現

  最近,在黑龍江隨著各類作物逐漸進入成熟期,秋收工作陸續展開。當地通過提前部署農機保障、主動對接市場等舉措,推動糧食高效收獲。同時,實現種植戶地頭直接售糧、即時變現。

  在黑龍江墾區新華農場,16萬畝玉米迎來豐收季。田間地頭,收割機往來穿梭,一排排玉米植株被快速卷入機械,收割、剝皮、秸稈粉碎還田等工序連貫高效。金黃的玉米棒順著輸送帶傾瀉而出,不少收購商早已在田邊等候,種植戶們現場稱重、交易,實現糧食收割後即時變現。

  與此同時,黑龍江墾區友誼農場11個管理區的水稻收獲作業也陸續啟動。

  當地種植戶提前與食品加工企業、收購商簽訂收購協議,糧食收割完便直接交付,省時又省心。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