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馬上見】長江文明,中華風骨

2025-09-13 12:10:00
來源:荊楚網
字號

  從雪山到東海,奔騰6300余公里的長江,流經十三個省區市,孕育了厚重磅薄而豐富多彩的長江文化,涵養了中華文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

  時值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開幕之際,在湖北省委網信辦的指導下,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聯合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上見”團隊,邀請到著名楚學研究專家、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長江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劉玉堂,講述長江文明綿延不絕的奧秘。

  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不僅有黃河,同樣有長江,他們共同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記憶,形塑了中華文化的風貌,共同淬煉了中華民族的風骨。

  大江東去 文開三脈

  長江流域,從文化分區來講,有三大文化圈,上中下遊各一個。上遊是巴蜀文化圈,中遊是楚文化圈,下遊是吳越文化圈。中遊的荊楚文化如果用一個詞來表達,我覺得是浪漫。我們從楚文化中的文學來看,莊子的散文,公認是戰國時期寫得最出彩的。魯迅評價莊子的散文說,“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散文,沒有哪個能超得過莊子的。那莊子為什麼能這樣呢?

  孟子的文章,荀子的文章也很漂亮,但是莊子的文章,之所以魯迅認為他超過所有的諸子,就是因為他想象力雄奇瑰麗。莊子《逍遙遊》里面寫大鵬:“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以遊無窮。”多麼大的想象力。

  辭賦浪漫 日月齊光

  我們再看屈原的《楚辭》,它是以《離騷》為代表。《離騷》共372句,最長的抒情詩。在這里面,日月、風雲、雷電、才子佳人、鮮花佳草,還有動物、猛獸、長蛇等等,幾乎所有的自然現象、人文景觀、民俗風情,可能都會出現,任他調遣,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屈原的《楚辭》是浪漫主義的高峰。

  像李白,有兩句很有名的詩,他說:“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楚王那些輝煌的宮殿,眼見起高臺,眼見樓塌了,現在還在哪兒看到?但是屈原的辭賦:“逾數千年,與日月兮齊光。”那杜甫他怎麼說:“竊攀屈宋宜方駕,恐與齊梁作後塵。”杜甫說,我跟在屈原的後面亦步亦趨,但是我達不到他那個水準,我老擔心追不上屈原的腳步。

  蘇東坡有一句名言說:“吾文終其身企慕而不能及萬一者,惟屈子一人耳。”什麼意思呢?他說,我寫了那麼多著作,我不及一個人的萬分之一,這個人是誰呢?只有屈原。《文心雕龍》是最著名的古代的一本文學評論作品,它用“氣往轢古,辭來切今,驚採絕艷,難與並能矣,其衣被詞人,非一代也。”來評價屈原。不是一代人受到屈原的影響,是一代又一代人都受到屈原的影響,這種影響的根本特徵是什麼?就是浪漫。

  長江流域不同的區域文化,都有自己獨特的一種風格。它們當然有其共性,但也有某些個性。正因為這些共性和個性交錯,所以在各自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的基礎上,形成了色彩斑斕的的長江文化。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