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看見文旅蓬勃的模樣
旅拍風潮、網紅小吃……當模式化的旅遊產品讓遊客陷入審美疲勞,“網紅景點”該如何破解“千篇一律”的困局,以創新場景激活消費新活力?
近日,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隨“活力中國調研行”福建主題採訪活動,深入探訪蟳埔村、漳州古城、鼓浪嶼等熱門景區,探尋“網紅景點”及城市創新模式的實踐路徑,解讀延續文旅生命力的關鍵答案。
“網紅景點”升級“多重奏”
步入蟳埔村,記者們的目光立刻被滿街盛開的“花朵”——美麗的簪花頭飾所吸引。
隨著“簪花圍”火爆出圈,“遊蟳埔、戴簪花、美自己”已成為全國文旅時尚,蟳埔民俗文化村吸引五湖四海的遊客爭相感受“蟳埔女習俗”這項國家級非遺文化。在蟳埔民俗文化村內,就有近300家旅拍店鋪,提供服裝造型、拍攝等服務。
為突破傳統旅拍體驗相對單一的發展瓶頸,蟳埔村今年大力實施“十大工程”,重塑文化地標,並創新推出簪花、旅拍、問海、巷遇、聽音、看戲、品鮮、樂購等“八大體驗”,推動文旅業態升級。
聯合橘若文旅公司,村里將閒置的思源水塔及周邊9棟房屋整體改造,打造為充滿法式風情的大花園,引入了主題民宿、輕食茶咖等新興業態。
“大花園今年‘五一’正式開放。”店主戴朝聰介紹,“在改造中,我們利用了原屋主的床、衣櫥等老式家具。空間主要包含咖啡廳、花園和觀景平臺,遊客可以在這里喝咖啡、吹風、欣賞落日。”
“曾經的簪花旅拍體驗內容相對單一。為了給遊客提供更多新鮮感,我們在努力開發新內容。”泉州市豐澤區蟳埔民俗文化村保護提升指揮部改造運營組副組長黃麗媛表示,“因此我們充分盤活利用各種場地資源,並積極引進頭部文旅企業,通過改造提升開發新業態以吸引遊客。”
除了橘若·思源水塔項目,蟳埔村與騰訊音樂、安騰集團合作打造了全省首家騰訊音樂小屋,集輕食與AI音樂體驗于一體;建立獨具特色的蠔宅精品民宿等。如今,蟳埔民俗文化村正從單一的旅拍打卡地,向融合非遺體驗、休閒度假、藝術空間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休閒目的地邁進。
非遺活化讓景點有靈魂
走進漳州古城木偶藝術表演館時,館內正上演經典劇目《哪吒鬧海》片段。手藝人指掌翻飛間,小哪吒等木偶喜怒盡現,倣佛被賦予了鮮活生命。
如何通過傳統文化帶動景區發展?擁有1300年歷史的漳州古城作為網紅景點代表,以“活態傳承”為核心魅力,依托漳州布袋木偶戲等國家級非遺文化資源,探索出文化體驗帶動景區新發展的路徑。
“原本只是逛古城,偶然看到木偶戲演出信息,本沒抱太高期望,沒想到全程看得入神,連手機都沒顧上拍照!”遊客周女士感慨道,演出結束後她還特意上臺向老師學習木偶操作。漳州布袋木偶傳承保護中心演員張小燕告訴記者,為了吸引遊客,特別是年輕人,團隊在木偶表演形式上大膽創新,比如讓河蚌木偶實現噴水特效,劇情節奏也更加緊湊有趣。
“春節等節假日期間,我們會安排每天6場演出,從早10點持續至晚9點,場場爆滿。”漳州布袋木偶戲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陳黎暉介紹,市場的火爆就是藝術創新最好的反饋。
以“甜蜜經濟”激活消費新動能
碧海與沙灘相擁,紅瓦老厝沉淀著歲月靜好,管風琴藝術中心的樂聲與碼頭的濤聲交織。鼓浪嶼這座“海上花園”如同被施了魔法,讓踏足此地的戀人瞬間與煩惱隔絕。
在浪漫的地方記錄特別時刻,是年輕人追求個性的新選擇,鼓浪嶼更是婚戀、旅行的熱門場所,以此為契機,廈門市民政局聚焦“甜蜜經濟”,培育婚慶消費新場景。
“民政部正在大力推進全國建設公園式國家5A級婚姻登記中心。廈門搶抓機遇,選址鼓浪嶼建設公園式婚姻登記中心,有效填補了我市公園式婚登場所的空白,高質量提振婚慶文旅融合消費。”廈門市民政局副局長林聲群說,自啟用至8月16日,鼓浪嶼婚登中心共辦理婚姻登記402對,其中涉外、港澳臺和華僑18對。
以婚姻登記中心為牽引,鼓浪嶼結合自身優勢構建婚戀主題遊覽路線、愛情島全島營造等實施體係。
在閩南糕點伴手禮品牌林秉記的店鋪中,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其新推出的婚慶餅盒。“吃喜餅是閩南傳統婚慶風俗,這款面向新人的連理喜餅盒,不僅在口味上進行升級,更在禮盒包裝中加入傳統提籃元素,讓閩南非遺記憶更好地融入現代婚俗場景。”林秉記品牌部工作人員連鳳婷說。
此外,新人們在鼓浪嶼還可以打卡美麗的民宿酒店、咖啡店,去管風琴藝術中心聆聽音樂,甚至舉辦一場定制婚禮。
通過這種“登記—體驗—消費”的閉環設計,廈門正以婚慶產業鏈為紐帶,推動文旅深度融合,撬動餐飲、住宿、攝影等關聯產業協同發展,帶動周邊區域經濟增長,展現出甜蜜經濟的強勁拉動力。
閩水泱泱,文化為脈,消費為潮。簪花煥彩,木偶傳神,琴聲寄情——福建以創新激活傳統,用場景鏈接古今,讓非遺可觸、讓景點可遊、讓消費可續,八閩大地正繪就文旅提質升級的活力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