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托·看見美好中國】傳承弘揚千年史詩 守好民族寶貴財富
剛剛結束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以下簡稱克州)第11屆瑪納斯國際文化旅遊節的演出,克州歌舞團編導圖爾蓀阿依·薩拉馬提又開始忙著編排新節目。“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打破傳統表演形式的局限,創新表達方式,讓更多人了解《瑪納斯》。”圖爾蓀阿依·薩拉馬提說。
圖爾蓀阿依·薩拉馬提正進行《瑪納斯》歌舞劇排練(央廣網發 謝智 攝)
傳唱千年的《瑪納斯》講述的是英雄瑪納斯及其七代子孫率領柯爾克孜人民與外來侵略者鬥爭的故事,詮釋了頑強不屈、團結一致的民族精神。它同《格薩(斯)爾》《江格爾》被稱為我國少數民族三大史詩。
2022年7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期間來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觀看柯爾克孜族英雄史詩《瑪納斯》說唱展示,並同《瑪納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親切交談。總書記指出,像《瑪納斯》這樣的文化遺產,既是少數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要做好保護、傳承、整理工作,使之發揚光大。
“總書記非常關心少數民族文化,當時在現場觀看了我們的《瑪納斯》表演,這讓我非常興奮。作為一個在草原從小聽《瑪納斯》長大的音樂人,我從2022年開始創作了搖滾版本、說唱版本和京劇版本的《瑪納斯》,這些都是為了更好地傳播這一民族史詩。”克州歌舞團演員買買提吐爾幹·艾色克說。
搖滾版《瑪納斯》演出現場(央廣網記者 丁安 攝)
借助新媒體技術,克州歌舞團不斷賦能《瑪納斯》更多觀賞體驗。2024年,歌舞團與南京大學合作,用數字技術捕捉、記錄《瑪納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江努日·圖日幹巴依的說唱動作,生成“虛擬瑪納斯奇”,讓虛擬人物與真人同臺,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聽觀感,推動《瑪納斯》這門古老的說唱藝術有了創新性的演繹表達。
“我研究《瑪納斯》近40年,它承載著柯爾克孜族的歷史、文化、信仰和價值觀,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牢記總書記的囑托,近些年多媒體技術的融入為《瑪納斯》的傳播提供了新載體,創新表達方式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互鑒。”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阿地里·居瑪吐爾地說。
如今,《瑪納斯》正以多種形式融入當地百姓的日常:“史詩+數學”“史詩+美術”等課程讓孩子們在學習中感受《瑪納斯》故事里的魅力;烏恰縣黑孜葦鄉村民們自發組建“瑪納斯農閒劇團”,將史詩里的故事改編為小品,服務基層治理。《瑪納斯》的唱本和表演還走出國門,唱本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國外出版。
文創店店主米力古·艾白都拉向遊客介紹當地非遺刺繡手工藝品(央廣網記者 丁安 攝)
克州在傳承、傳播和研究《瑪納斯》的同時,當地文創產品也成為外界了解當地文化和《瑪納斯》的一扇窗。在克州阿圖什市一家特色文創店,店主米力古·艾白都拉每天為外地遊客介紹非遺刺繡、鷹雕、特色銅壺等克州產品里的故事。
“2024年《瑪納斯》說唱表演登上央視春晚舞臺,讓更多人知道了《瑪納斯》。現在來克州的遊客越來越多,對當地的非遺文化傳承、民間手工制品來說是發展契機。克州不僅是‘瑪納斯之鄉’,還有‘庫姆孜之鄉’‘獵鷹之鄉’和‘刺繡之鄉’之譽,希望通過這些非遺項目、手工藝品等突破地理局限,讓《瑪納斯》和克州文化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米力古·艾白都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