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臺記者觀察堶美關稅重壓下 南非農業轉身開辟亞洲新航道
據不完全統計,美國的高關稅導致南非農民的收入利潤被侵蝕,許多中小農戶可能被迫退出出口鏈條,農業及相關產業鏈涉及近80萬就業崗位,一旦出口下滑,將加劇南非已經高企的33.2%(2025年第二季度統計)失業率;而失業率攀升將引發農村貧困、勞資糾紛甚至更廣泛的社會不穩。
面對美國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關稅舉措,南非面臨的風險不止眼前出口受阻,該外部壓力還將進一步加深其結構性難題。
美國關稅的“連鎖反應”
△南非農業部行業政策會議
在開普敦斯泰倫博什的農業政策會議期間,南非農業部總幹事穆克薩·拉馬索迪(Mooketsa Ramasodi)接受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對南非農產品加徵30%關稅,已經成為南非農業的沉重負擔。
“農業是南非經濟的重要支柱。柑橘、葡萄酒等主要出口品類在高關稅下直接受損,這不僅衝擊農民收入,也影響整個產業鏈。”
拉馬索迪強調,該國農業部門貢獻了全國3%的GDP和5.8%的就業,僅出口到美國的柑橘就接近700萬箱。
數據顯示,這不僅僅是出口賬面的虧損,而是整個產業鏈的震蕩。南非農業的外向度很高,2024年出口額達到137億美元,是南非第四大出口行業。然而,關稅直接壓縮利潤空間,農民收入下滑,雇工減少,進而可能引發就業不穩和社會風險。
面對壓力,南非政府已展開多方應對。拉馬索迪介紹,農業部與貿易工業競爭部(DTIC)正與美國保持溝通,甚至在美設立農業部專屬機構,以盡快尋求更合理的關稅待遇,並緊急制定經濟應對方案,以緩解農民和工人可能遭受的衝擊。潛在失業人數8萬之多,不容小覷。
“我們持續與美國保持溝通,但僅靠補償和談判無法解決根本問題。”拉馬索迪解釋說。
出口多元化:亞洲成為必然選擇
拉馬索迪在採訪中多次提及“市場多元化”。“我們正在推動貿易多元化,確保我們的主要農產品能夠進入不同市場。多元化出口是突圍方向。”
在這種背景下,南非政府和業界逐漸形成共識:依賴單一市場是危險的,必須走出去,拓展亞洲新航道。
南非正在積極開拓與中、日、韓及東南亞的合作。中國在消費規模與市場開放上展現巨大潛力,日本在技術與資本上提供投資機會,而東盟國家則提供區域性貿易增長點。與此同時,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AfCFTA)與亞洲的對接,也正在為南非農產品打造跨洲供應鏈。
亞洲視角:成為多元化戰略的關鍵落點
分析人士認為,南非農業部頻繁出席亞洲商貿活動,證明亞洲被視為南非戰略轉型的重點。
中國:最大增長極
“農業部長剛剛從中國回來,與中國海關部門的協議即將簽署。”拉馬索迪透露。
柑橘、葡萄酒等產品有望擴大進入中國的規模。中國市場對新鮮水果與葡萄酒的需求,正在成為南非出口的新動力。
日本與韓國:新市場的突破口
日韓這些新市場消費者對品質與安全要求與歐美體係相近,與南非正在推進的農藥政策改革相契合。南非若能在農藥標準、檢測機制上與國際接軌,將進一步提升進入東亞市場的穩定性。
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橋梁作用
南非不僅在直接開拓亞洲市場,也計劃通過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AfCFTA)與亞洲的對接,整合區域資源,形成跨洲供應鏈,更高效地對接亞洲需求。
以質量換市場
在農藥政策改革與食品安全標準提升的背景下,南非希望用更高品質農產品,贏得亞洲市場更大份額。
貿易新航線:從非洲駛向亞洲
近日南非政府及媒體釋放的信號顯示,美國關稅的“亂施壓”,讓南非決策者清楚地意識到:過度依賴單邊貿易關係,不僅讓行業受制于人,也可能通過就業與社會層面的連鎖反應,放大經濟風險。
南非農業的未來航線,正從大西洋轉向太平洋。柑橘,葡萄酒等產品不僅是出口商品,更是南非農業外交和戰略轉型的象徵。面對不確定的國際環境,南非農業唯有主動駛向亞洲,才能真正走出關稅陰影,贏得新的生機。
(總臺記者 孫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