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行·看振興)廣西崇左陽光下的“綠色銀行”:板上“生電” 板下“生金”
中新網崇左8月22日電 題:廣西崇左陽光下的“綠色銀行”:板上“生電”板下“生金”
作者 陸華勇 潘宜其 阮泰然
初秋清晨,陽光穿過層疊的光伏板,將廣西崇左市江州鎮板崇村後山的坡地“鍍上”金色,光伏板下卻是一片盎然生機:五指毛桃舒展著“五爪”葉片,空氣中浮動著椰香,天冬、百步從行間探頭,為3722畝的“光伏海洋”繡上綠邊。
圖為廣西崇左市江州鎮五指毛桃基地。崇左江州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誰能想到這片“農光互補”五指毛桃基地,兩年前還是一片撂荒的石礫地,如今,它成了鄉親們口中的“綠色銀行”。一塊地,兩份收成,照亮了振興路。
板上“生電”板下“生金”
“農光互補”五指毛桃基地負責人梁宗彩指著光伏“藍海”和腳下的翠綠“地毯”,掰起手指算賬:“頭頂的‘板板’發電,是穩當收入。板下的寶貝疙瘩——五指毛桃,才是真金白銀。按市價,一噸6000塊,一畝地產值1.5萬元。等3000多畝全投產,總產值可達5500萬元!”他盤算著把五指毛桃擴種到5000畝。
“農光互補”妙在“一地兩用”。光伏板吸光變電;板下陰涼,反成了五指毛桃的“避暑勝地”。
圖為駐村第一書記向基地負責人了解五指毛桃種植情況。崇左江州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烈日下,光伏板下溫潤小氣候讓五指毛桃長得格外舒展。陽光被“折疊”利用,荒坡石礫地成了寶地。
技術員周帶群在試驗田里撥開泥土,滿臉喜色:“瞧!這根寶貝,足足有1.2米長。根好,藥效足,價值才高!”
家門口的“陽光車間”
清晨七點半,板崇村脫貧戶鐘善英騎著小電驢來到基地,簽到、拿工具,她手腳很麻利。
“一天150元錢,加班費另算,中午還管飯!”鐘善英說,“以前在廣東電子廠打工,離家遠,心挂兩頭。現在在家門口上班,不僅錢掙了,還能顧家,心里踏實。”
像鐘善英這樣在家門口找到“好活計”的村民不少。與板崇村相鄰的那麼村駐村第一書記農忠武介紹,五指毛桃基地常年固定用工10多人,忙時需要60多人,多是附近鄉親。
“僅今年上半年,用工超1200人次,工錢發了18萬元!實打實讓大夥兒口袋鼓了。”農忠武話里透著自豪。
“光”與“根”共興未來
要讓“綠色銀行”持續增值,得扎深根、延鏈條。板崇村村委副主任梁立軍指著村里的閒置土地說:“我們計劃引進五指毛桃加工廠,盤活閒地,壯大集體收入,創造出更多家門口就業崗位。”
產業扎根,技術是活水。江州鎮農技員是田間地頭的常客,土壤肥力、種苗壯弱、蟲害防治,農技員定期“把脈”,手把手教村民們種植“精品五指毛桃”。
廣西農發國林投資公司與基地深化合作,開發毛桃茶、養生湯包等深加工產品,讓五指毛桃身價翻番,變成村集體經濟的“金鑰匙”。
“五指毛桃得深扎三年才豐產,鄉村振興也一樣,講求深耕細作!”江州鎮鎮長趙偉峰表示,下一步,鎮里將積極探索“黨總支+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升級抱團模式,讓“陽光產業”的每寸土地、每根毛桃,變成鄉親口袋里的“真金白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