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治國理政紀事|為全球治理貢獻“上合方案”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24年來,始終秉持‘上海精神’,不斷成熟壯大,煥發出強大生命力。成員國政治互信不斷加深,各領域合作結出碩果,成功走出了一條順應時代潮流、契合各方需求的區域合作道路,樹立起新型國際關係的典范。”
◇一路走來,上合組織始終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安危共擔、發展共享,匯集地區人民構建命運共同體的智慧和力量,為全球治理貢獻“上合方案”。
◇“上海合作組織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站在公平正義一邊,對世界至關重要。”
◇中國是“上海精神”的首倡者,更是弘揚“上海精神”的行動派。接任上合組織2024至2025年度輪值主席國以來,中國將2025年確定為“上海合作組織可持續發展年”,舉辦100多項會議和活動,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踐行“弘揚‘上海精神’:上合組織在行動”的主席國口號。
◇擔任輪值主席國一年來,中國以元首外交為引領,攜手上合組織成員國持續鞏固政治互信,就國際和地區形勢以及共同關切的重大問題深入溝通協調,共同築牢地區安全屏障,積極推動建設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讓“上合聲音”“上合行動”跨越國界,為不確定的世界提供更多穩定性、確定性。
◇一年來,中國聚焦可持續發展主題,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同各國發展戰略深度對接,助力各國拓展聯通網絡、深化經貿往來、加快數字轉型,在多姿多彩的人文交流中凝聚信心與共識,為實現共同現代化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與希望。
◇“上合組織正得到越來越多全球南方國家的認同,為推動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體係作出積極貢獻。”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24年來,始終秉持‘上海精神’,不斷成熟壯大,煥發出強大生命力。成員國政治互信不斷加深,各領域合作結出碩果,成功走出了一條順應時代潮流、契合各方需求的區域合作道路,樹立起新型國際關係的典范。”2025年7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集體會見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外長理事會會議外方代表團團長時說。
2001年6月15日,黃浦江畔,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標志著一個嶄新的區域性多邊合作組織應運而生。
24年來,上合組織從成立之初的6個成員國,發展到擁有10個成員國、2個觀察員國、14個對話夥伴的“上合大家庭”,已成為當今世界覆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區域性國際組織。
一路走來,上合組織始終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安危共擔、發展共享,匯集地區人民構建命運共同體的智慧和力量,為全球治理貢獻“上合方案”。
在俄羅斯奧倫堡州東古茲靶場舉行的“和平使命-2021”上海合作組織聯合反恐軍事演習實兵實彈演習中,多國聯合部隊特戰分隊執行索降作戰任務(資料照片) 梅世雄攝/本刊
弘揚“上海精神”?豐富時代內涵
由中國參與創建、以中國城市命名、秘書處設在中國境內……上合組織的誕生和發展壯大,與中國密切相關。
中國作為創始成員國之一,始終把上海合作組織作為周邊外交優先事項,致力于把上海合作組織做實做強,維護好地區安全和穩定,促進成員國發展繁榮,打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2013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在歷次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會議的重要講話中,都強調“上海精神”——
“‘上海精神’具有超越時代和地域的生命力和價值,為所有致力于睦鄰友好和共同繁榮的國家提供了有益借鑒”
“上海合作組織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強勁合作動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創造性地提出並始終踐行‘上海精神’”
“我們要堅守初心,繼續高舉‘上海精神’旗幟,守望相助,相互成就,共同把穩上海合作組織發展方向,將本組織打造成為成員國實現共同繁榮振興的可靠依托”……
土耳其亞太研究中心主任塞爾丘克·喬拉克奧盧說,在全球不確定性上升的當下,“上海精神”蘊含上合組織的世界觀、價值觀,引領該組織加強互信、深化合作、推動可持續發展,成為團結協作、共謀發展的典范。
“上海精神”是上合組織發展的靈魂和根基。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形勢紛繁復雜,弘揚“上海精神”,有助于在“上合大家庭”中凝聚團結合作共贏的廣泛共識,進而推動這一組織進入更加團結、更重協作、更富活力、更有作為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繼2017年迎來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新成員,首次擴員後的上合組織進入發展關鍵期。2018年,黃海之濱的青島,習近平主席作為中國國家元首首次主持上合組織峰會,針對上合組織未來發展開創性地提出“提倡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觀”“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秉持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合作觀”“樹立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
青島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確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同理念”寫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青島宣言》,從此成為上合組織重要政治共識和努力目標。
2021年,上合組織成立20周年,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用共促政治互信、共護安全穩定、共謀繁榮發展、共擔國際道義總結“上合經驗”,並提出走團結合作之路、走安危共擔之路、走開放融通之路、走互學互鑒之路、走公平正義之路,旗幟鮮明地倡導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
上合組織2023年、2024年先後正式接收伊朗、白俄羅斯為成員國。2024年7月,在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習近平主席分別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和首次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基于當時國際局勢的新變化新特徵,習近平主席強調,上合組織應做到三個“要”:面對冷戰思維的現實威脅,我們要守住安全底線;面對“小院高牆”的現實風險,我們要維護發展權利;面對幹涉分化的現實挑戰,我們要鞏固團結力量。習近平主席說,成員國要牢固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建設“五個共同家園”,即團結互信、和平安寧、繁榮發展、睦鄰友好、公平正義的共同家園。
“上海合作組織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站在公平正義一邊,對世界至關重要。”習近平主席始終站在人類前途命運的高度,審時度勢,把脈開方,為上合組織發展指明方向,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中國智慧。
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這樣感嘆:“習近平主席是當今世界具有深邃歷史洞見和宏闊全球視野的偉大領導人,提出的許多全球倡議,有利于促進人類和平和進步。”
在“上合大家庭”中,中國一貫重視上合組織的開放性,強調上合組織不搞“小圈子”,提倡和推動上合組織加強同國際和地區組織交往,構建更廣泛的夥伴關係網絡。
伊朗邁赫爾媒體集團執行總裁穆罕默德·邁赫迪·拉赫馬提說,正如中國先賢所言“物之不齊,物之情也”,上合組織正是基于對多樣文明的尊重與包容,廣泛拓展與其他國家和國際機構的合作,為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貢獻獨特智慧。
中國是“上海精神”的首倡者,更是弘揚“上海精神”的行動派。接任上合組織2024至2025年度輪值主席國以來,中國將2025年確定為“上海合作組織可持續發展年”,舉辦100多項會議和活動,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踐行“弘揚‘上海精神’:上合組織在行動”的主席國口號。
今年4月,上海合作組織政黨論壇在新疆烏魯木齊舉行,60多個政黨和政治組織領導人深入交流治國理政經驗。5月,上合組織減貧和可持續發展論壇在陜西西安舉行,習近平主席的賀信為共建遠離貧困的美好世界凝心聚力。6月,多個上合組織成員國部長級會議在中國多地舉行,落實元首理事會共識。7月,“世界市長對話·上合峰會城市”活動、上海合作組織媒體智庫峰會等活動相繼舉行,為即將到來的天津峰會營造濃厚氛圍。豐富多彩的活動彰顯了上合組織發展的強勁脈動。
“回首上合組織的發展歷程,中國既貢獻智慧,更以行動加以落實。習近平主席提出的重要理念和倡議,不斷通過務實舉措轉化為具體成果。”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所長孫壯志說,接任輪值主席國以來,中國廣泛調動高校、智庫等多方力量舉辦大量交流活動,使“上海精神”更加深入人心,為上合組織機制建設持續注入動力。
增進政治互信?夯實安全根基
擔任輪值主席國一年來,中國以元首外交為引領,攜手上合組織成員國持續鞏固政治互信,就國際和地區形勢以及共同關切的重大問題深入溝通協調,共同築牢地區安全屏障,積極推動建設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讓“上合聲音”“上合行動”跨越國界,為不確定的世界提供更多穩定性、確定性。
一年來,習近平主席與上合組織國家領導人保持密切互動,凝聚戰略共識:同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舉行視頻會晤、通電話,強調“任憑國際風雲變幻,中俄關係都將從容前行”;2月,與到訪的巴基斯坦總統扎爾達里會談,指出“雙方堅定相互政治支持,保持密切高層交往,深入推進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和各領域合作,樹立了國與國關係典范”;4月,同印度總統穆爾穆就中印建交75周年互致賀電時指出,“雙方應堅持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和處理中印關係,共謀相鄰大國和平共處、互信互利、共同發展的相處之道”;6月,年內第二次與吉爾吉斯斯坦總統扎帕羅夫會見時表示,“雙方將先後擔任上海合作組織輪值主席國並主辦峰會,中方願同吉方相互支持,共同推動上合組織取得更大發展”。
在俄羅斯喀山出席“金磚+”領導人對話會,在阿斯塔納出席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習近平主席同上合組織成員國領導人在多邊場合一次次會面,共同探討應對全球性挑戰的合作路徑。
安全合作是上合組織的立足根基。作為輪值主席國,中國積極推動上合組織框架內的安全合作走深走實,攜手成員國共築地區和平防線。
伴隨著直升機引擎的轟鳴,全副武裝的反恐警察沿高挂繩索迅速下滑;偵察機器人潛入“嫌疑地點”,勘察環境後果斷射擊……去年7月,“反恐協作-2024”聯合反恐演習在新疆舉行,這是首次集結上合組織所有成員國主管機關開展的實兵實警演訓。
從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到構建安全共同體,再到落實全球安全倡議,中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一道,著眼“各國都安全,才有真安全”,完善應對安全威脅和挑戰的機制,築牢安全屏障,回應人民對和平安寧生活的期待。
在傳統安全領域,中國主辦地區反恐怖機構理事會會議、邊防部門負責人會議等,推動上合組織加快建設應對安全威脅和挑戰綜合中心及其下設機構,攜手共護一方安寧。
同時,中國推動上合組織在公共衛生、能源等非傳統安全領域不斷深化合作。上合組織成員國第八次衛生部長會議同意進一步深化在應急醫學、數字健康等方面合作;在浙江寧波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能源部長會上,上合組織副秘書長索海爾·汗表示,各成員國應協力確保區域能源安全,穩步推進綜合、有序的能源轉型,為區域經濟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當今世界,不安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團結“全球南方”、防止發生“新冷戰”日益成為上合組織成員國的共同訴求。“面對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上海合作組織要看準方向、堅定信心,高效行動、更有作為,為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習近平主席強調。
上合組織在維護地區和國際和平穩定、推動全球治理體係朝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上積極作為。
4月,面對個別國家大肆鼓吹“脫鉤斷鏈”、肆意發動關稅戰,上合組織發表聲明,旗幟鮮明支持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開放、透明、公正、包容、非歧視的多邊貿易體制,表示將持續致力于促進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
6月,以色列對伊朗發動大規模襲擊,上合組織第一時間發聲,譴責此舉嚴重違反國際法準則與聯合國憲章,侵害伊朗主權、破壞地區與國際安全穩定,對全球和平與穩定帶來嚴重影響。
“上合組織正得到越來越多全球南方國家的認同,為推動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體係作出積極貢獻。”喬拉克奧盧這樣評價。
中外青年在以“上合之約 天外同彩”為主題的天津外國語大學第八屆國際文化節上合影留念(2025年4月20日攝)孫凡越攝/本刊
參賽選手在青島市舉行的第三屆上合組織國家職工技能大賽比賽中(2024年12月18日攝)李紫恆攝/本刊
參會嘉賓在天津舉行的2025上合組織數字經濟論壇上體驗操控人形機器人(2025年7月11日攝)李然攝/本刊
攜手共同發展?拉緊人文紐帶
24歲的塔吉克斯坦學生達夫拉托夫·阿卜杜爾曼農正通過魯班工坊項目在天津城建大學攻讀土木水利工程專業。“我們在課堂中汲取知識,在實踐中錘煉技能。這段跨越千里的求學旅程,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作為中國職業教育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魯班工坊已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等上合組織成員國落地生根,為加強教育合作、促進人文交流發揮著重要作用。
魯班工坊越辦越好,傳統醫學、青年發展、民間友好等論壇活動異彩紛呈。去年9月,上合組織婦女論壇如期舉行。習近平主席向論壇致賀信,希望論壇“為拉緊上海合作組織人文紐帶增添鮮活動力”。
7月,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等文化交流活動舉行。中哈聯合制作的紀錄片《我們在哈薩克斯坦拍電影》,中國、俄羅斯、蒙古國、沙特阿拉伯、亞美尼亞共同制作的動畫片《我們的合奏》等影片受到多國觀眾喜愛;中國影片《三大隊》和俄羅斯影片《空戰》摘得金山茶獎最佳影片獎……光影變幻之中,“上合大家庭”國家的觀眾彼此走近,增進對各自歷史文化的了解。
從課堂到銀幕,從交流項目到文化盛會,上合組織國家在人文交流、文明互鑒中相互理解、凝聚共識,不斷為各國間的務實合作匯聚力量。
“對接成員國發展戰略和共建‘一帶一路’等合作倡議,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發展,回應人民對富足美滿生活的期待;便利人員往來、促進民間交流,多舉辦體現各國特色的人文活動,回應人民對豐富精神生活的期待”——7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集體會見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外長理事會會議外方代表團團長時,為上合組織擘畫共同發展、相知相親的美好藍圖。
一年來,中國聚焦可持續發展主題,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同各國發展戰略深度對接,助力各國拓展聯通網絡、深化經貿往來、加快數字轉型,在多姿多彩的人文交流中凝聚信心與共識,為實現共同現代化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與希望。
“白俄羅斯加入上合組織後,園區吸引了更多外資,如今已有來自15個國家的154家企業落戶。”中白工業園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副總經理基里爾·卡羅傑耶夫4月在天津參加上合組織可持續發展投資促進活動時說。一個園區日新月異的發展,折射出合作帶來的新機遇。
去年12月,中吉烏鐵路項目啟動儀式在吉爾吉斯斯坦賈拉拉巴德市舉行。習近平主席在賀信中指出,建設中吉烏鐵路“彰顯了三國人民對打通這條戰略通道的美好願望”。吉烏兩國領導人對鐵路寄予厚望,期待其帶動就業、旅遊、工業發展,成為促進交流互鑒的重要橋梁。
過去一年,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貨運量穩步增長,義烏—中亞國際公路運輸線路順利開通。2024年途經上合組織國家和地區的中歐班列共開行1.9萬列。日益完善的互聯互通網絡,正勾勒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強勁脈動。
基礎設施在延展,經貿合作在提質。7月,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大會、2025上海合作組織國際投資貿易博覽會相繼舉行,進一步拉近彼此間的經貿聯係;陜西楊淩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山東青島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等合作平臺持續發揮帶動效應。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2024年,中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間貿易額達5125.4億美元。
中國分別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簽署新版投資保護協定,與烏茲別克斯坦結束烏加入世貿組織的雙邊市場準入談判,與白俄羅斯達成《服務貿易和投資協定》,推動上合組織成員國海關之間加強信息共享,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正如索海爾·汗所說:“深化區域投資合作、釋放發展潛力,是實現地區繁榮穩定的關鍵路徑。”
7月,在2025上合組織數字經濟論壇簽約儀式上,中國、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國家共簽署12個數字經濟合作項目,中埃(亞歷山大)數智高新生態產業園項目就是其中之一。“埃中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合作已從願景邁向行動,這是兩國共建數字未來的堅實一步。”埃及行政發展部前部長艾哈邁德·達維什說。
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中國與上合組織國家共享前沿技術成果,深化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等領域合作,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
“成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教育聯盟”“未來3年向本組織國家提供不少于1000人次數字技術培訓名額”,習近平主席去年在“上海合作組織+”阿斯塔納峰會上的倡議和承諾,正一步步成為現實。
不久前,“中國—上合組織國家數字經濟合作典型案例”正式發布,國家數據局國際合作工作負責人宋憲榮說,這些項目開創了國家間關鍵領域合作的先例。
一年來,中國通過舉辦上海合作組織減貧和可持續發展論壇、第六次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環境部長會等活動,從大規模造林工程到荒漠化防治技術,從水質監測網絡完善到清潔技術推廣應用,從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與其他成員國分享中國在綠色發展、節能減排及脫貧攻堅等方面的成功經驗,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中方作為上海合作組織輪值主席國,願同各方持續加強政策溝通,分享減貧經驗,深化務實合作,幫助更多國家探索符合自身國情的減貧和可持續發展道路,攜手建設遠離貧困、共同繁榮的美好世界。”習近平主席向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減貧和可持續發展論壇致賀信時強調。
“上合組織各成員國處在快速發展階段,面臨氣候變化、消除貧困等共同挑戰。”俄羅斯聖彼得堡歐洲大學政府和公共關係副校長尼基塔·洛馬金說,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上合組織國家提供了豐富借鑒。巴基斯坦參議院副主席賽達爾·納薩爾表示,中國非凡的減貧成就,為發展中國家樹立了令人鼓舞的榜樣。
在這個變亂交織的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不可阻擋。如今,承載著厚重歷史和現代化夢想的天津已經展開熱情的臂膀,準備迎接上合組織的好友新朋。人們期待,上合組織將從海河之濱再出發,團結全球南方,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係,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匯聚磅薄力量。
在重慶舉行的2025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閉幕式現場(2025年7月6日攝)王全超攝/本刊
記者?喬繼紅?朱瑞卿?宋瑞
(《瞭望》2025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