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Travel持續升溫 外國遊客解鎖沉浸式中國遊
這個暑期,China Travel(中國遊)持續飛速升溫。今年上半年,外國人出入境數量超過3800萬人次,同比上升30.2%。其中,免簽入境外國人1364萬人次,同比上升53.9%。
數據背後,“旅遊”方式也在悄然改變。幾十年來“大巴接送、景點打卡”的傳統旅遊團,正在被更加碎片卻鮮活的場景替代。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在入境旅遊策劃師的帶領下,他們正“零距離”地融入當代中國人的真實生活。記者體驗了一次外國遊客的CityWalk,一起看看外國人眼中的中國。
逛胡同 踢毽子
把外國遊客帶進中國日常
上午10點,北京虎坊橋地鐵站C口附近,聚集了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導遊正在給大家講解這次城市漫步之旅的注意事項。今天這條線路會覆蓋大柵欄片區的多條胡同、楊梅竹斜街、琉璃廠文化街、前門大街等北京的經典景點。這個旅遊團的遊客們來自西班牙、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有部分遊客第一次來到中國。
在城市漫步的過程中,遊客們跟著導遊走街串巷,他們可以隨意停下來逗逗路邊可愛的小貓,也會偶遇胡同里唱歌的民間樂隊。
從傳統的觀光式旅行到個性化深度文化體驗,遊客沉浸式走進了一個更真實、更有活力的中國。除了講述胡同的歷史,為了展示栩栩如生的胡同生活場景,導遊講起了老北京人熱衷的童年遊戲之一,踢毽子,並讓外國遊客進行體驗。
在一家由四合院改造的文化交流中心,提前到位的小志願者和外國遊客熱情攀談起來。
中午時分,外國遊客們就在胡同里體驗餡餅等各種小吃,美食也加深了大家對中國的喜愛。
德國遊客 羅西:我叫羅西,來自德國,今年18歲,剛剛和爸爸完成了在中國15天的旅行。CityWalk是個很好的選擇,當我第一次來到一個城市,就想先走走看看,因為你要了解這個城市。
西班牙遊客 安迪:我叫安迪,來自西班牙巴塞羅那,在這次的假期旅行中我想多走走中國的城市,了解中國文化,雖然是城市漫步,但我們也很喜歡徒步,我就想親身體驗下,非常有趣。
這條獨具特色的CityWalk路線出自90後入境旅遊策劃師孫姝俐之手。2017年,她辭去工作去南美旅遊了一年,並且學習了西班牙語,回國後她嘗試將自己的語言優勢和對旅遊的熱愛結合起來進行創業。那個時候,她接觸到了國外流行的CityWalk城市漫步。所謂城市漫步就是沒有特定的目的地,在城市里漫遊享受與城市的互動。這種漫步方式讓人有機會了解城市的文化和歷史,感受城市的脈搏。目前,孫姝俐招募了一個9人的小團隊,開發了各種不同的路線,覆蓋北京和上海。
孫姝俐:從本地人的嘴里能夠聽到的故事,跟著我們能找到自己平常根本逛不到的小街巷或者小驚喜。為所有的遊客提供最地道最本土的中國式體驗。
上海騎行遊
搭建民間交流橋梁
作為國內最熱門的入境遊目的地之一的上海,入境旅遊策劃師劉禮超不僅自己開發了不同的旅遊線路,還當起了導遊,在和遊客的互動中獲得能量。他用騎行作為漫遊城市的交通工具,為外國遊客打開認識上海的新視角。
來自德國的亞歷山大和亨利埃塔在中國朋友的推薦下,預約了劉禮超的半日遊項目。行程從早上的復興公園開始,劉禮超邊走邊聊,帶他們逛起了公園。公園里早起晨練的市民,在外國遊客的眼里,也成了一道風景。
劉禮超:一些著名景點的專業知識,他們可能不是那麼感興趣,但是,你跟他討論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他們更感興趣。
提前與客人溝通旅行想法後,他把這次的路線設計為在梧桐區里的深度探索。騎著自行車,劉禮超帶著兩人穿行在上海的梧桐區,路過有故事的歷史建築,他會停下來為兩人講解。路過街邊水果店,現切一份水果邊吃邊休息,拍下有生活氣息的合影。又或是在小吃店,點一份地道的小食,補充能量。最後,行程以體驗中國書法結束。5個小時的行程,讓兩位客人收獲滿滿。
遊客 亨利埃塔:公園里看到當地人的生活狀態,讓我感覺非常棒,看到大家在打太極、跳舞,這很有意思。
遊客 亞歷山大:騎行很舒適,而且他非常了解上海,向我們展示了歷史里的和現在大家生活的上海,這是非常奇妙的融合。
90後的劉禮超,大學畢業後留在上海從事金融行業,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周末兼職做起了英文導遊,帶外國人騎行上海。騎行在上海的大街小巷,穿過歷史的典雅,感受現代的繁華。從經典美食到非遺特色,劉李超精心設計的這幾條騎行線路,匯聚了上海的歷史人文景觀,獲得了不少外國遊客的好評和推薦。他個人的社交媒體賬號記錄了他帶團工作時的快樂瞬間。
劉禮超:騎自行車,他可以看到很多中國人在這座城市是什麼樣的生活面貌。在復興公園,上海的老人退休之後,有跳舞的,有打太極的,有寫書法的,還有合唱的,天氣好的時候里面好玩得不得了。
這兩年,隨著入境旅遊的逐漸升溫,他發現來中國的外國遊客逐漸增多。于是,他辭職做起了全職的入境遊工作。
劉禮超:有很多訂單,一個星期可能有3到4個。有的可能是兩日遊,三日遊。有的時候杭州蘇州也會去,帶他們坐高鐵一日遊往返。
除了收入有保障,在這份新工作里,劉禮超不僅收獲了快樂,也感受到了工作的價值和意義。
劉禮超:一個民間的交流手段,我希望成為一個橋梁、一個紐帶,成為他們上海的第一個朋友。
沉浸式體驗
讓外國遊客讀懂四川多面魅力
不只是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坐擁巴蜀文化深厚底蘊與自然絕美風光的四川,也正成為中國遊的熱門目的地。如何讓外國遊客走出“打卡式旅行”,在體驗中真正讀懂“大熊貓故鄉”的魅力?一起去四川成都看一看。
在都江堰的一家武館,來自意大利的遊客在觀看了現場表演之後,親自體驗“中國功夫”。他們模倣著師傅的動作,學會了抱拳、扎馬步等武術的基礎動作。
秦茂:他們對中國的道教文化相當感興趣,我們給他做了一個方案,從青城山的歷史文化到青城武術的發展和延伸。
這是90後入境旅遊策劃師秦茂,從歐洲回國創業後,他憑借著自己對個性化、沉浸式旅遊體驗的深刻理解,迅速在行業中找到了位置。他創辦的入境遊工作室在過去一年里,營業額實現了翻番。
秦茂:自己走過那麼多地方之後,把家鄉介紹給世界各地的人,會有一種很強的成就感。
作為國際交通樞紐和重要的旅行集散地,成都吸引了歐洲、中東、東南亞等國家的大量入境遊客。為了讓不同國家的遊客都能不虛此行,秦茂“吃透了”自己家鄉的文旅資源。
秦茂:我去踩了很多點,包括很多非遺的傳人,去跟他面對面交流,站在外國人的角度想了一下,那麼遠過來,會不會想體驗這個。
工作室的產品有幾十款,從看熊貓到吃藏餐,從青城山到西嶺雪山。秦茂摸清了外國遊客的喜好。熊貓基地、樂山大佛等獨特的人文體驗往往會吸引歐美遊客,而川西的雪山等差異化的自然景觀則讓東南亞遊客讚不絕口。除了標準化產品之外,外國遊客也有不少個性化需求。
雖然工作中也會遇到困難,但在秦茂看來,這恰恰是雙向文化交流的契機。作為一名年輕的策劃師,秦茂認為旅行不應該只是打卡式遊覽,更是沉浸式的參與,要帶著自然的純粹與文化的溫度讓外國遊客真正讀懂中國。
秦茂:我們給外國遊客說,你不要去加入這場旅行,而是要去享受這場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