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繪世運新篇 精彩永不落幕——寫在第12屆世界運動會閉幕之際
世運盛會,運動無限;錦繡蓉城,氣象萬千。
今晚,第12屆世界運動會(以下簡稱“成都世運會”)將在成都世園會國際友誼館落下帷幕。過去10多天,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相聚于此,人與人、心與心、夢與夢在這個熾熱的8月緊密相連,共同奏響了2025年全球體育的激昂樂章。
從“成都成就夢想”到“運動無限、氣象萬千”,從“大運”到“世運”,成都始終秉持“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再次向世界呈現了一場獨具國際標準、中國風格、巴蜀韻味的體育盛會,生動展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國際世界運動會協會主席何塞 佩魯雷納毫不吝嗇地用“非常完美”來形容本次世運會,他讚譽道:“成都世運會的舉辦,為未來舉辦世運會的城市定下了一個新的高度和標準!”
賽事精彩——
辦賽彰顯標桿力量
實現多個歷史性突破
太極拳行雲流水間展現東方智慧哲思,飛盤競技瞬息萬變中彰顯團隊默契配合……在充滿激情的賽場上,傳統體育的深厚底蘊與現代運動的創新活力交相輝映,剛勁的力量之美與優雅的藝術表現相得益彰。
作為非奧項目的重要展示平臺,世運會宛如體育界的前沿創新實驗室,為那些獨具特色的體育項目提供了廣闊的發展舞臺。
成都世運會執委會副秘書長王毅表示:“世運會主要聚焦于非奧比賽項目,其氛圍相較于奧運會更為輕松活潑,不僅具備競技體育的激烈對抗性,還十分強調趣味性和大眾參與感,堪稱一場融合傳統與現代的體育嘉年華。”
8月6日至17日,各競賽場館(場地)內觀賽熱潮涌動:城北體育館,拉丁舞、標準舞比賽的上座率超過95%,霹靂舞賽事更是一票難求;成都輪滑國際中心同樣座無虛席,場場爆滿……觀眾熱情高漲,不斷為運動員加油助威,盡情釋放著這座城市對世運會的熱愛與激情。
8月8日,盧卓靈勇奪武術套路女子太極拳-太極劍冠軍,為中國代表團在成都世運會上開啟了奪金徵程。截至16日20時,本屆世運會中國代表團已斬獲29金12銀9銅,榜首位置無可撼動,創造中國參加世運會成績新高。
此次共有321名運動員參加28個大項152個小項的比賽,這是中國參加世運會以來規模最大、參與項目最多的一次。其中,川籍選手表現亮眼。高久尚奪得武術套路男子長拳-刀術-棍術全能金牌,徐露在女子尾波滑水自由式項目中折桂。截至16日,3位成都選手已在輪滑項目上收獲1金1銀1銅。
本屆世運會還創造了多個歷史性突破——34個大項、60個分項、256個小項,項目設置數量為歷屆最多;既有武術、龍舟、地擲球等傳統項目,也納入了飛盤、跑酷、無人機競速等新興項目。116個國家和地區的6679名運動員、隨隊官員和IWGA技術官員參與其中,參賽規模創下歷屆新高。世運會史上首次舉辦火炬傳遞活動,途經3個城市、6個點位,共有120名火炬手參與。國際世界運動會協會研究項目和推廣中心正式落戶成都,成為全球首個、世界唯一……
“非常棒、非常職業、非常火熱!”這是成都世運會留給何塞 佩魯雷納最深刻的三個印象,他在提及這3個“非常”時,豎起大拇指以表達內心的充分認可。他評價道:“成都世運會擁有高標準的場館設施和高水準的賽事組織,舉辦得非常成功!這無疑給未來世運會的舉辦和承辦城市帶來了巨大挑戰。”
何塞 佩魯雷納還表示:“成都世運會上展示了許多全新項目,這些項目未來都有可能進入奧運會大家庭,或成為正式比賽項目,或作為表演項目。此次成都世運會就有6個項目成功進入洛杉磯奧運會,這不僅是世運會的驕傲,更是成都的榮耀!”
城市出彩——
以賽賦能城市能級提升
成都讓人流連忘返
大型賽事的舉辦,對于城市而言,其意義遠不止于體育賽事本身。謀賽,最終是為了謀城,將賽事作為重要抓手,最直接的成效便是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和智慧管理的提檔升級。
成都大運會為城市留下了49座新建、改擴建的大運場館。賽後,這些場館全部對外開放,成為“後大運時代”推動成都全民體育熱潮的關鍵載體。
成都世運會則充分利用大運遺產,秉持簡約、節儉的原則,未新建一座場館,通過統籌整合現有設施,精心配置了27處競賽場館(場地),其中18個是對既有場館進行局部功能調整,9個依托湖泊公園臨時搭建而成。世運會的7處臨建場館在賽後也將妥善保留,用于惠民項目,助力打造“體育+”城市級消費新業態和新場景。
當成都世運會的熱潮來襲,飛盤、攀岩、輪滑、跑酷等新興運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群體參與。這股時尚運動的浪潮,為體育產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攀岩裝備、專業飛盤、輪滑鞋等垂直品類的市場需求急劇增長,呈現出專業化、個性化的發展趨勢。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成都的輪滑運動裝備銷售同比增長22%,此外,在騎行、衝浪等新興運動領域的消費增長也十分顯著。今年上半年,成都市體育消費總規模突破410億元,同比增長約9%。以世運會為契機,新興運動正不斷激活消費新藍海。
緊抓世運會舉辦的難得機遇,成都持續提升城市軟實力。科技賦能世運,“成都造”助力智慧城市加速升級;積極與國際賽事展開合作,推動“中國制造”品牌和產品走向世界,離境退稅、便利支付等服務也為世運會添彩,有效提升了金融品質和消費體驗。
來到成都的各參賽代表團人員、國內外觀眾,在比賽之余,紛紛走進公園城市的各個角落,感受城市的萬千氣象。來自荷蘭、波蘭、瑞士、比利時等國的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登上火鍋巴士,一路領略成都錦江夜景、老街煙火和現代都市的蓬勃發展;瑞士運動員卡爾多 蘭坎在奪得首金後,迫不及待地在成都街頭走走看看,他興奮地表示:“城市很大,非常漂亮,太酷了!”南非運動員則在荷花池開啟了瘋狂的“買買買”模式,熊貓玩偶、T恤、運動鞋等商品,讓他們雙手都拿不下……
埃及旅遊局國際推廣部主任穆罕穆德·謝爾比尼感慨道:“成都讓人流連忘返!”他還熱情寄語參賽運動員,“比賽後一定要好好享受成都的生活,你們一定會深深地愛上這座城市!”
當運動的激情與城市的脈動同頻共振,成都,正以一場世界級的體育盛會,向世界遞出一張新名片。從賽事場館的“可持續利用”到新興運動激活的消費藍海,從城市功能的提檔升級到公園城市的全球亮相,這場盛會讓“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承諾,轉化為“辦賽、營城、興業、惠民”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成為推動城市治理現代化、提升國際影響力的加速器。
文化添彩——
文化交融引共鳴
天府韻味浸人心
一場世界級體育盛會,不只是賽事項目的競技角逐,也是文化交融的重要窗口。體育與文化,疊加出的不只是一係列特色文創產品,更是城市歷史文化底蘊的具象化表達。
自成都世運會籌辦以來,文化一直是貫穿其中的關鍵詞。從融合巴蜀文化特色的火炬“竹夢”、獎牌“竹光”,到開幕式上以道明竹編等非遺工藝制作的“芙蓉花意”引導牌,再到世運村里運動員親身體驗的蜀繡、剪紙等非遺活動,這些設計和活動之所以備受關注,正是因為它們是扎根于城市積淀中的文化表達。這也印證了“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實現以賽營城、以文興城,城市就需要不斷深挖自身歷史文化底蘊。
成都世運會特許經營圍繞吉祥物“蜀寶”“錦仔”,並且結合世運會的相關特殊標志,累計推出玩具類、徽章類、文具類、陶瓷制品類、生活用品類等16大類500余款特許商品,開設線下零售店(點)共計218個。多款特許商品都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歡迎,上架即售罄。一件件小小的吉祥物、一枚枚精致的徽章從成都走向世界各地,滿載天府文化、中國情誼。
賽事期間,世運廣場、世運村等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在競技的活力中煥發新彩,讓各地朋友因世運會相聚相知,推動全球文明交流互鑒。每天晚上,世運廣場主舞臺上不僅有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帶來的體育項目表演,更有彰顯巴蜀韻味的特色節目;城市文化展示區的非遺體驗活動,讓多元文化魅力持續發酵。
“因為一次比賽,奔赴一座城”,這樣的生動故事,如今正在蓉城大地持續上演。
世運會給成都帶來了運動的熱度,也為文旅消費帶來了一大波人氣和流量。世運會舉辦期間,成都的各大旅遊景區和主題街區每天遊客爆滿。春熙路、寬窄巷子、人民公園、杜甫草堂、武侯祠、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東門碼頭,隨處可見他們充滿活力的身影。
為把賽事“流量”轉化為文旅“留量”、發展“增量”,做好“跟著世運遊成都”這篇文章,成都串聯城市地標、熱門商圈、自然景區,推出“票根優惠”“全城熱購”“餐飲有禮”,發放旅遊住宿消費券等,推動文商旅體深度融合,邀請國內外遊客暢遊天府之國,體驗浪漫成都的獨特魅力;推出100個精品消費新場景,覆蓋鄉村微度假、古鎮潮玩等領域,滿足不同群體需要。各類精彩紛呈的世運主題活動不斷上新,成都喜迎八方來客,位列“暑期境內遊熱門目的地榜單”前列。
“這屆世運會就像火鍋一樣,既有競爭帶來的火熱,又充滿友好交流的溫暖,是一場文化和體育的盛宴!”因為成都世運會首次來蓉的德國運動員馬塞爾·哈塞邁爾如此評價,他和許多運動員都發自內心地喜歡成都這座城市、這里的人們、這里的文化。
賽事即將落幕,但精彩永不落幕!
這里是成都——一座因體育而熱血沸騰,因包容而愈發璀璨的城市。每一次文化的相遇、每一份友誼的締結,都在讓這座城市的精彩綻放出更絢麗的光彩。屬于這座城市的活力敘事,正以更加昂揚的姿態續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