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拓展經濟回升向好勢頭
鞏固拓展經濟回升向好勢頭
《求是》雜志評論員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十四五”規劃收官在即,做好下一階段經濟工作,確保“十四五”圓滿收官,時間緊、任務重。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強調要用好發展機遇、潛力和優勢,鞏固拓展經濟回升向好勢頭。會議針對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風險挑戰,緊緊圍繞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從擴大內需、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對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充分展現了黨中央完成既定發展目標的決心和底氣,更加堅定了全黨全國上下做好經濟工作的意志和信心。
今年上半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國際形勢,中國經濟頂壓前行,延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交出了一份亮點紛呈的年中成績單,為順利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3%,增速高于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進出口增長2.9%,其中出口增長7.2%。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抬頭,國際經貿秩序受到嚴重衝擊的背景下,這份超出國內外普遍預期的成績單來之殊為不易,彰顯了中國經濟的強大活力和韌性。正是基于中國經濟的強勁表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期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大幅上調0.8個百分點,上調幅度為所有主要經濟體中最高。
當前,在國內外多重因素交織下,我國經濟運行依然面臨不少風險挑戰,經濟穩中向好的基礎還很不牢固,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還存在不小壓力。有人擔心下一階段我國經濟將承壓緩行或下行,對能否完成今年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心存疑慮。應當看到,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風雨洗禮中發展、在歷經考驗中壯大的,不會因一時變化而改變長期發展大勢。認識和看待當前我國經濟形勢和未來發展走向,既要高度重視經濟運行中面臨的風險挑戰,更要全面辯證地看到我國經濟運行和發展中的諸多有利條件。內需、發展動能、外貿是影響經濟運行的重要因素,也是當前社會廣為關注的領域,不妨就以這幾個領域來觀察我國經濟發展態勢。
內需主動力能夠持續強勁嗎?內需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動力,上半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8.8%,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依托。然而由于各種體制機制障礙,當前我國消費需求不振問題較為突出,加上民間投資意願偏弱等問題,有效需求不足仍是制約我國經濟回升向好的突出矛盾。但更要看到,我國擁有14億多人口,超4億中等收入群體,今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超過50萬億元,市場規模優勢非常明顯。隨著我國整體邁向高收入國家,在“制造大國”的堅實基礎上成長為超大體量的“消費大國”,新的消費模式和業態將層出不窮,消費升級需求更加旺盛,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同時,我國投資潛力和空間依然巨大,無論是科技創新、產業升級,還是社會民生方面的投資需求都較大。據有關方面預計,未來5年,燃氣、供排水、供熱等城市地下管網更新改造約有4萬億元的投資需求。至于有人擔心“兩新”、“兩重”政策可能發生變化的問題,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強調,宏觀政策要持續發力、適時加力,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增強靈活性預見性,傳遞出將根據形勢變化適時調整相關政策、加力提升宏觀政策效能的明確信號。落實落細各項政策舉措,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高質量推動“兩重”建設,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內需的主動力會愈加強勁。
新動能能夠繼續壯大嗎?近年來,隨著房地產等傳統行業發展動能減弱,我國經濟增長受到較大影響,但與此同時,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新動能快速成長,正成為支撐經濟平穩運行的關鍵力量。當前,隨著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我國創新動能日益強勁,在一些關鍵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綠色能源、先進制造等許多領域技術水平國際領先,人工智能的開源模型、國產中央處理器、創新藥等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智能無人飛行器制造、智能車載設備制造、集成電路制造等新興產業茁壯成長。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5%,比規模以上工業整體增速快3.1個百分點;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為代表的綠色產業繼續保持較高增速。我國走出了一條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以產業升級促進科技迭代的成功之路,創新驅動發展成效日益顯現,經濟持續向新向好有支撐。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興支柱產業,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將進一步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
外貿良好態勢能夠延續嗎?不可否認,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特別是受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影響,外貿特別是出口下滑風險較大,可能影響經濟平穩運行。但我國外貿具有強大的韌性和市場競爭力。在二季度遭受外部較大衝擊情況下,今年上半年,我國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13萬億元,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歷史同期首次突破60萬家,對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實現增長;7月單月進出口同比增長6.7%,創年內新高,出口增長8%,增速連續5個月保持在6%以上。同時,我國是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已成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一環,多元化貿易格局正在形成,國際市場的“朋友圈”越來越大。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幫助受衝擊較大的外貿企業,強化融資支持,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優化出口退稅政策,高水平建設自貿試驗區等開放平臺,將使我國能夠更好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確保外貿穩定具備可靠保障。
實踐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中國經濟是一片汪洋大海,具有無比強大的抗擊風浪能力,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的特點沒有變,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回升向好是有支撐條件的。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保持戰略定力,增強必勝信心,積極識變應變求變,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向新向好,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