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三個鏡頭,感受紅色太行的深情與力量

2025-08-17 09:03: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網太原8月16日電(王亮)一張父女黑白照片動了起來,將軍的笑容里有柔情;當屏幕上匯聚太行奶娘的照片時,《太行奶娘》導演深情地鞠了一躬;現場手撕鋼的背後,是兩年多的700多次失敗、重來和堅持,研發人員輕聲道出“太鋼依著太行山”。

  啟動儀式現場。新華網發

  8月16日,紅星照耀太行“紅星照耀中國·光耀太行”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啟動。“全息投影+舞臺劇”的形式實現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跟隨現場的三個鏡頭,重溫紅色太行的深情與力量。

  一張動起來的照片

  這是左權將軍懷抱著女兒,父女臉上露出微笑的動態老照片。

  左權父女合照。(動圖)

  左權這個名字作為親人,是柔軟的。左權外孫沙峰表示,姥爺最後一封家書里留下四個情意繾綣的“念”字,“現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女兒,更加能體會姥爺的心情。”

  左權外孫沙峰講述。

  左權,是八路軍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曾參與指揮百團大戰,在反日軍“掃蕩”中犧牲,用一生詮釋了“太行精神”。

  “二戰大部分著名的戰役都是發生在敵我雙方對峙的戰線上,而百團大戰卻是打在敵後遠離正面戰場的位置。它的目標不僅僅是殺傷敵人,更重要的是破壞了敵人的交通線、通訊網。”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陳虎表示。

  百團大戰的歷史壯舉,充分展現了我們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充分展現了黨領導的人民戰爭的磅薄力量。

  “有時想起他,我多想他同我說說話,哪怕留下只言片語。”沙峰想告訴姥爺,中國人趕走了侵略者,孩子們平平安安長大,再也不必擔心炮火將骨肉分離。

  歌曲《有我》MV畫面。新華網 發

  高鐵穿梭在崇山峻嶺間,神舟二十號在太空里翱翔,國旗飄揚,上面的五角星格外閃耀。歌曲《有我》的MV中,當年輕人穿越回去,手牽手將八路軍戰士帶到80多年後的今天,向抗戰英雄報告80年後的中國,讓他們看看新中國的壯麗江山和所盼所願的盛世。

  全息投影下,他們看到了今日中國。新華網 發

  一次深情的鞠躬

  這是一個鞠躬的瞬間。

  當一位位太行奶娘的黑白照片,匯聚到屏幕上時,歌舞劇《太行奶娘》導演楊梅轉身,面向奶娘們深深鞠躬。

  《太行奶娘》導演楊梅向太行奶娘鞠躬。新華網 發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將士將襁褓中的嬰兒托付給太行山的農家婦女。“奶娘”—有奶水,先緊著革命後代,有危險自己孩子頂上。正如《太行娘親》所唱得那樣:“桃花來你就紅來,杏花來你就香,望見太行就想起娘呀。”

  在山西,在左權,奶娘不是個體,而是一個大的群體。楊梅講述道,《太行奶娘》的演員來自左權縣的老百姓,唱著“開花調”跳著“小花戲”,傳遞太行山下一脈相承的真情。

  山西在抗日戰爭中處于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在這里東渡黃河,建立敵後根據地,取得了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著名戰役的勝利。

  合唱《太行山上》。新華網發

  千山萬壑,銅壁鐵牆,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

  在黃崖洞保衛戰中,司號員崔振芳寫了五份決心書,得到了首長的同意,和戰友堅決鎮守南口。他先後投出了120枚手榴彈,炸死敵兵數十人,就義時年僅17歲。

  現場的抗戰老兵。新華網 發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第一代講解員崔韶光說,80多年前,17歲的旋律是衝鋒的號角;80多年後,青春的旋律是教室里的讀書聲、是賽場上的吶喊聲、是海底的聲波、是太空站的誓言。

  現場手撕鋼

  “我手上的這一片鋼,可以被徒手撕開,所以它被叫做‘手撕鋼’”。太鋼不鏽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手撕鋼”項目技術負責人廖席,現場再現手撕鋼。

  廖席講述“手撕鋼”的故事。新華網發

  手撕鋼是軍工、航天、新能源行業重要的基礎材料。“相當于用搟面杖去搟一塊鋼,厚度要是頭發絲的1/6。越想搟得薄,就越容易斷帶。”太鋼不鏽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手撕鋼”項目技術負責人廖席說,一旦發生斷帶,便要停機,工程師需鑽進滾輪係統,在四十多度的高溫下,清理油渣混合物一個多小時,之後一切重來。

  兩年多,太鋼手撕鋼項目研發中斷帶就發生過711次;然而,他們並未放棄。

  廖席曾經歷的失敗,也寫意般地出現在舞臺上。

  全息投影下,當代青年與抗戰英雄隔空對話。新華網 發

  一位而立之年的年輕人面對越來越復雜的問題、越來越重的責任,問自己“走了很久的路,還要堅持下去麼”。

  在全息投影下,一名八路軍軍官出現了。“打了這麼多年仗,沒有一場戰鬥是容易的。我們踏出的每一步,都是領袖的指引與民心所向;每一次勝利的背後,都是中國人的卓絕智慧和必勝信念!”

  關于困難,沙峰道出了自己的理解。“姥爺犧牲後,母親繼承了他的遺志,為祖國的軍工事業奉獻了一生。母親曾說,在革命年代,父親和部隊的將士們克服了各種各樣的困難,甚至犧牲生命求得中華民族解放。那我們遇到任何困難,都沒有理由去退縮。”

  舞蹈《脊梁》。新華網發

  “太鋼依著太行山,我們心里也裝著太行精神。”廖席說,經過711次重來後,終于成功了,真正造出了0.02毫米厚的手撕鋼,“我們將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責任編輯:滕丹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