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興水看新疆堶棉花喝上冰川水
8月10日,新疆瑪納斯縣包家店鎮的農田里,棉花植株上挂滿了核桃大的棉桃。撥開棉花茂盛的枝葉,能看到順著棉花植株縱向排開的一條條手指粗的黑色軟管。
這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棉田是包家店鎮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以前我們的棉花每株只能結十一二個棉桃。”包家店鎮水管所工作人員柴生彬拿一株棉花數著,“你看,這株棉桃有17個。”
新疆瑪納斯縣包家店鎮高標準農田種植的棉花。經濟日報記者 劉蓉攝
棉花的增產離不開冰川雪水的滋潤。柴生彬告訴記者,灌溉棉田的水來自瑪納斯縣的塔西河,得益于上遊石門子水庫的建設,發揮了防洪、灌溉作用,存儲了大量順河而下的冰川雪水,保證了灌溉用水的穩定性。“冰川雪水礦物質含量豐富,無需處理直接用來灌溉農田,特別利于棉花生長。”柴生彬說。
新疆瑪納斯縣包家店鎮高標準農田里的膜下滴管。經濟日報記者 劉蓉攝
膜下滴管和高壓節水滴灌的推廣使用,提高了冰川雪水的利用率。“棉花根部的黑色軟管就是我們的膜下滴管,根據棉花植株距離設置了出水的小孔,讓水精準供給到每株棉花。”瑪納斯縣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呂曉慶說,膜下滴管和高壓節水滴灌的推廣使用,使農田用水從大水漫灌時期的每畝地550m3下降到了現在的每畝地360m3,截至目前,全縣的高壓節水滴灌覆蓋率達到98%以上。
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