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經濟”解鎖中國城市新活力
新華社天津8月1日電 題:“夜經濟”解鎖中國城市新活力
宋瑞、馬博文
夜幕降臨,天津棉3創意街區燈光次第點亮。伴隨柔和的音樂,咖啡攤主擦拭杯具、調試設備,不少下班的年輕人早已排起長隊,第四屆天津市咖啡文化節漸入佳境。
“晚上是我休閒放松的時間。”天津市民王辰手捧一杯醇香咖啡說,“市集現場氛圍很好,不虛此行。”
“95後”創業者田先生是第三次參加咖啡文化節。在他看來,市集不僅是展示產品的窗口,更是融入城市夜生活、觸達夜間消費客群的重要渠道。“很多年輕人都聚在這里,聊聊咖啡、喝點冷飲、聽聽音樂。”
集市上,文創、生活閒趣、藝術創作等業態聚集于此,年輕人暢享“夜生活”的愜意。“現在年輕人的消費方式和節奏都在改變。”掌上天津總經理、天津市消費流通促進會秘書長夏蘭英說,“我們打造夜間咖啡市集,就是希望有一個既舒適又有參與感的夜間消費空間。”
7月28日晚,在天津安里甘藝術中心,天津市和平區長春道社區居民表演俄羅斯歌曲《瑪麗諾之歌》。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近年來,天津持續豐富夜經濟場景,從升級重點街區到引入非遺展售、藝術快閃等新業態,豐富夜間消費空間,拓展沉浸演出、文化展覽、休閒餐飲等文旅體驗,城市的夜生活邊界不斷延伸。
“沒想到天津的夜晚這麼浪漫!”在海河遊船上,來自西安的遊客劉昊掏出手機不停拍照,“兩岸的燈光精致絢爛,像在城市里打開了一本立體畫冊”。
暑期客流高峰來臨,天津津旅海河遊船公司平均每天安排70余個夜間航班,運營至晚間10點,熱門時段一票難求。29艘船舶在6座碼頭之間穿梭,推出了“夜遊+演藝”“相聲曲藝”等主題航班,讓“看夜景”升級為“參與夜生活”。
“遊船不僅僅是交通工具,更是流動的文旅空間。”天津津旅海河遊船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石芳說。從不間斷的日夜巡遊航班,到增添“相聲+演藝”“船上微展覽”“IP主題遊船”等沉浸式內容,遊客不再只是觀景者,更成為“津門故事”的參與者。
2025年6月17日拍攝的天津海河夜色(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夜晚時分,天津東麗湖湖面上,聲光電交織的舞臺緩緩亮起,沉浸式演出《今夕東麗湖》拉開帷幕。“在湖邊看戲,有風、有水、有故事,太舒服了。”遊客馮楠說,劇目演完後,很多人還留在周邊街區“打卡”。
“城市變舞臺”也成為天津“解鎖”夜間活力的重要一環。從海河岸邊舉辦的一場場“橋邊音樂會”,到在意式風情區邂逅意大利歌劇《茶花女》沉浸式演出,再到古鎮楊柳青觀賞一臺臺雜耍、變臉等表演……觀眾在夜間零距離“邂逅文化”,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夏天,中國的“夜經濟”加快邁向“場景創造”,各地圍繞“食、遊、購、娛、體、展、演”不斷上新,激活文旅消費,滿足多樣化需求,讓城市的夜晚更有溫度與活力。
2025年5月30日晚,表演者在天津海河遊船上為觀眾表演快板。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江蘇圍繞夜間經濟,豐富夜遊、夜購、夜演等產品供給,打造冶春夜市,推出更多“吃喝玩樂購”一體化的夜間活動;西安永興坊將非遺演藝搬進市集,吸引更多年輕人前來“打卡”;川渝大力發展具有巴蜀特色的夜間經濟,協同建設夜間消費核心區、示范區、集聚區,持續擦亮“不夜重慶”“不夜天府”城市名片……政策加力、場景更新,夜經濟正在更多城市點亮煙火氣。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以文化消費和旅遊休閒為主要內容的夜間經濟,已經進入各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體係。
中國旅遊研究院夜間經濟專項調研顯示,中國5A級景區夜間開放率已從2020年的23%提升至2024年的63%,新入駐了一批燈光造景、演藝遊船、民宿集市等夜遊核心吸引物。近四成的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研發推出了節事演出、室內休閒、戶外娛樂等夜遊產品。超過1/3的國家一級博物館在暑期開展夜遊活動。
“夜間旅遊激發了社會投資和供給創新,有效拓展了旅遊邊界,極大豐富了旅遊業態。夜間經濟的未來需要更多耐心與智慧,以文化創造和場景營造引領夜間經濟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戴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