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賦能 資金直達——重慶著力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
眼下重慶正值花椒收購季,江津區豐源花椒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天旭卻喜憂參半。企業要在一個月時間內收購2500多噸鮮花椒、向農戶交付收購款,今年還新增了多個海外客戶,急需資金擴大產能……“沒想到銀行工作人員主動找上門,用一筆400萬元的專項信用貸款,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楊天旭說。
工作人員正在直播銷售豐源花椒有限公司的花椒產品。新華社記者 李曉婷 攝
這正得益于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直達快享的優勢。遍布城鄉的小微企業,是經濟運行的“毛細血管”,也是產業鏈的“神經末梢”。2024年10月,金融監管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建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工作機制在重慶落地以來,當地創新“數智掃描、鏈上畫像、網格觸達”模式,更好為小微企業“補氣輸血”。
“小微企業普遍缺抵押資產,盈利和納稅都不多,按照傳統貸款產品的要求,難以達到審批條件,但不代表這類企業不優質。”重慶金融監管局普惠金融處處長陸玉說,如何打破銀企信息不對稱,讓這類“隱形”的優質企業“顯形”?數據派上了大用場。
重慶金融監管局數字大屏上,各類金融數據一體匯聚。新華社記者 李曉婷 攝
在重慶金融監管局的數字大屏上,全市167家銀保機構、1.16萬億條金融數據一體匯聚。監管部門利用大數據分析,對重慶370萬戶市場經營主體串鏈劃群,繪制出一幅“現代產業體係資金鏈圖譜”。
從事農產品銷售、配送的初創小微企業重慶動馬初心農產品有限公司就是被數據圖譜篩選出來的。
“當時我們正在為資金發愁。”公司負責人黃道寬說,去年底新增5個單位食材供應合同,但首批配送的採購預付款就相當于公司3個月流動資金的總和,企業雖有穩定訂單和市場,卻卡在了資金周轉上。
“信息不對稱,讓我們想放貸卻‘難判斷’。”中國農業銀行重慶巴南支行網點客戶經理龍瀧說,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啟動後,重慶金融監管局和市發改委通過“信易貸·渝惠融”中小微企業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給各銀行一份推薦清單,重慶動馬初心農產品有限公司就在其列。
銀行工作人員立馬按圖索驥走訪企業,並通過企業各類經營數據,為企業畫出“信用畫像”。“銀行給我們匹配了200萬元的信用額度,從銀行工作人員到訪企業到放款,只用了3天。”黃道寬說。
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啟動以來,重慶推薦高質量小微企業“白名單”10.9萬戶,摸排走訪了10.19萬戶,發現有融資需求的企業1.67萬戶,累計為1.07萬戶新授信231.19億元、投放貸款199.45億元。
以“網格化”為載體,當地社區、街道網格員和銀行人員一道深入園區、社區、鄉村,全面摸排、響應小微企業融資需求。
走進位于璧山區的重慶浩森摩托車有限公司工廠,一輛輛越野摩托依次下線,不久後將銷往中亞、南美、非洲市場。公司總經理張海林正與銀行工作人員交流產品出口情況。
重慶浩森摩托車有限公司工廠內正待出口的摩托車。新華社記者 李曉婷 攝
“街道網格員和銀行工作人員通過摸排走訪主動找到我,詳細介紹了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和企業能享受的金融服務,我們當時正急需一筆資金。”張海林說。企業用貸款提前採購了超300萬元的摩托車配件,在訂單量大的關鍵時刻有了充足的配件保障。
今年以來,通過拓展海外市場,重慶浩森摩托車有限公司出口額同比增長約40%。“現在我們和街道、銀行密切聯係,企業正在研發新能源摩托車產品,對未來發展很有信心。”張海林說。(記者李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