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石榴花開北疆紅籽籽同心家國情 | 邊防草原的“守望者”

2025-07-30 13:18: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興安7月30日消息(記者劉曉祺) 七月的烏蘭毛都草原,天高地迥,萬物舒展。在內蒙古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滿族屯滿族鄉,50歲的牧民陳寶音朝格圖指著對面山坡説:“我對這裡太了解了,2公里外的坡上,我能區分出是誰家的牛羊。”

  牧民陳寶音朝格圖指著邊境線的方向(央廣網記者 劉曉祺 攝)

  科爾沁右翼前旗北部與蒙古國接壤,是內蒙古自治區19個邊境旗縣之一。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2012年,科右前旗邊境管理大隊組建了一支不穿軍裝卻甘守邊防、不是戰士卻一心戍邊的護邊員隊伍——守望草原巡防隊。

  陳寶音朝格圖就是其中的一員。

  “守望草原巡防隊”袖標(央廣網記者 劉曉祺 攝)

  “我們隊裏有蒙古族、滿族、回族、達斡爾等少數民族,還有退伍軍人、退休黨員等等。日常工作就是協助派出所民警巡防,大傢夥一起幹,不為別的,因為這裡是我們的家,巡邊就是護家。”陳寶音朝格圖告訴記者。除了巡邊工作,巡防隊的成員還會熱心幫助其他牧民尋找丟失的牛羊、解決鄰里間混羊引起的糾紛等。

  令陳寶音朝格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年冬天下雪後,他和隊友遇到了從蒙古國跑過來的黃羊,他們不能把這些羊帶回家,又擔心羊的生存問題,在當地政府的組織下,他們定期給羊投喂飼草,讓這些黃羊得以生存。

  斯琴巴圖與他的巡邊“隊友”(央廣網記者 劉曉祺 攝)

  牧民斯琴巴圖加入“守望草原巡防隊”已經兩年了,他對著鏡頭回憶著巡邊的經歷:“我們每個月至少開展兩次巡邊工作,基本上早晨出發,下午5點左右才能回來,最怕冬天的時候,冷得呦!”斯琴巴圖告訴記者,遇上冬天,大家就騎馬,馬走不了就徒步,巡邊任務不能停。

  2024年,“守望草原巡防隊”滿族屯分隊隊員擴充至120人。

  “守望草原巡防隊”滿族屯分隊集結點(央廣網記者 劉曉祺 攝)

  自成立以來,共開展巡邏踏查2000余公里,提供警情動態資訊80余條;協助邊境派出所破獲案件21起,剷除野生毒品原植物大麻3000株;找回丟失羊群600余只、牛100余頭,為牧民挽回經濟損失120余萬元,開展救助22次。

  如今,“守望草原巡防隊”已成為內蒙古北疆邊境防控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草原的晨曦與暮色中,這支被牧民稱作“草原眼睛”的隊伍,已成為這片綠色家園最動人的風景線。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