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738名學子的西部夢想接力
這是一所“藏”在帕米爾高原深處的小學,也是西部計劃志願者、山西姑娘王藝枝“向著更熾熱的理想”奔赴的目的地——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哈拉峻鄉謝依特小學。
哈拉峻鄉是新疆阿圖什市的護邊鄉之一,謝依特小學距離邊境線僅有47公里,是全市最偏遠的小學。2023年,作為晉中資訊學院應屆畢業生,王藝枝和同學黃少竹,與另外21名西部計劃志願者,組隊來到哈拉峻鄉謝依特小學支教。
今年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他們這支由23名平均年齡24歲的西部計劃志願者組成的戍邊支教服務隊,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並榮獲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溫暖人心、催人奮進,極大激勵了志願者服務隊全體隊員及全國廣大青年。王藝枝説,這封回信猶如一束溫暖的光,照亮了他們在邊疆教育一線的奮鬥之路。
王藝枝的選擇,成為過去11年間,晉中資訊學院738名應屆畢業生接力奔赴西部開展志願服務的生動縮影。就在今年,目前該校西部計劃報名人數已達1112人。
山西來的“孩子王”老師
最近,王藝枝受母校邀請,線上上給晉中資訊學院的在校生分享自己作為西部計劃志願者的經歷。她告訴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受益於學校對志願服務工作的重視,自己在大一時就了解了這條服務基層、鍛鍊自我的成長路徑。
2023年,接力棒傳到了王藝枝手中。這個執著單純的女孩,最喜歡《覺醒年代》中的陳喬年與陳延年,“有種青年人的魄力”。也是帶著這種魄力,兩年前,她來到人生地不熟的新疆。
王藝枝家在山西,學商務英語專業,報名參加西部計劃時,父母也有過不理解,擔心她無法適應。剛到謝依特小學時,因為水土不服,她總發燒。
這所小學的教學工作全部由西部計劃志願者承擔。她帶兩個班的語文課,任一個班的班主任。她並非師範專業畢業,那時缺乏教學經驗,壓力不小,甚至還帶點自卑感,擔心自己教不好。起初,孩子們對她不熟悉,校園裏見到她像陌生人。她每天早上上課前,提前來到教室,把燈打開,桌椅擺好,站在教室門口迎接學生,甚至早早到學校門口去迎接學生。下課了,她又給學生整理紅領巾、書包,主動去跟他們交流。
就這樣,學生和她慢慢親近起來。有人覺得她像個“娃娃頭”一樣,每天帶著一群娃娃玩。
那時,王藝枝和同事們的頭號難題是提高孩子們的成績。王藝枝覺得,謝依特小學的20多位志願者有一個共同的目標,“不希望這裡的孩子比城裏的孩子差”。
她和黃少竹對第一次考試記憶都很深。黃少竹教兩個班的數學,第一次期中考試,班裏只有一個人考了及格。那段時間,志願者老師們延長課後服務時間,甚至有時在學校輔導作業到晚上9點多。第一次考試後,王藝枝鼓勵學生,如果下次考試全班都能及格,就給每個孩子獎勵一瓶旺仔牛奶。
功夫不負有心人,學生真的在那次考試中全部及格。兩年過去,最近一次考試,謝依特小學二年級數學單科在全市還排到前10名的成績。
學習之外,還有更大的世界。學校裏,王藝枝經常用的教學用具是地圖。她喜歡地理,經常給學生講,北京在這,老師的老家在這。她希望孩子們了解“七大洲、四大洋,國家的東部、中部、西部,北方和南方,長江、黃河”。語文課上,講到“杏花煙雨江南”,有孩子不太理解:為什麼下雨的時候還會有煙?她就去講南方與北方不同的風貌。
剛來到這所小學,家訪時,很多家長會説:我家孩子會放羊就行了。慢慢地,在王藝枝們的影響和堅持下,家長也開始重視孩子學習,不再輕易因為家裏的活計讓孩子請假。一次,王藝枝在課堂上哭了,第二天多位家長來到學校門口,有人抱著一束花。其中有人説,希望你能把孩子教到六年級。
王藝枝説,與其説是他們在陪伴這群孩子,不如説是這群孩子也教會了他們愛和責任。
夢想接力
在晉中資訊學院,像王藝枝和黃少竹這樣的畢業生還有很多。近年來,“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已成為晉中資訊學院一屆又一屆畢業生不變的青春選擇和夢想接力,西部計劃工作已成為學校人才培養的一大亮點。
2019年,畢業于晉中資訊學院的郭君嬋服務於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一師財政局,“好女子志在四方,我想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當她乘坐火車穿越廣袤戈壁,看到祖國西北的遼闊面貌,內心既震撼也忐忑。她在心裏做了最壞的打算,“住土房子”“不能洗澡”“挑水生活”等,她甚至想到,會不會住進傳説中的“地窩子”。抵達後,郭君嬋發現,新疆要比自己想像中好得多。
在新疆服務的第一年,她從財務工作開始做起,參與計算發放農業補貼等工作,“雖不是深入田間,但當我看到農民領到農業補貼的新聞,有了實實在在的參與感,覺得很開心”。2021年,郭君嬋服務期滿選擇繼續留疆就業,並考取當地特崗教師。
2019年起,晉中資訊學院的賈延麗在西藏也進行了兩年的志願服務。她是青海人,但剛到西藏志願服務時,飲食上還有些不適應:青海吃麵食多,而更高海拔地區做麵食很難,需要用高壓鍋壓。
在與母校畢業生面對面交流中,賈延麗曾這麼説:“關於志願服務,只有做了才會懂,懂了才會愛。想要和理想並駕齊驅,唯有依靠雙手去打拼。趁我們都還年輕,多磨煉多積累,在激揚青春中開拓人生,這才是我們青年該做的。”
2021年11月,為期兩年的志願服務結束,賈延麗考入了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聶拉木縣管理分局。聶拉木縣位於日喀則市,海拔近4000米,距離邊境線很近。她在這個縣城安了家。
羅輝在參與西部計劃、服務於共青團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員會之後,選擇留疆創業。羅輝是新疆人,念大學時是第一次出新疆。這樣的成長背景下,他深知家鄉最需要的是人才。“很多小孩都想跨過天山,有些可能留在了內地發展。”他主要做新疆特色農副産品精深加工,也運營不同業務板塊,包括文旅、物流、海外貿易等。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對新疆來説是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他對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説:“青年是國家發展的根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責任,基層崗位非常鍛鍊人。”
晉中資訊學院常務副校長劉正國介紹,學校在派出西部計劃志願者之後,對志願者服務工作全程跟蹤,“關注志願者的生活、工作狀態以及實際困難”。
“志願服務是極致務實”
近幾年,在晉中資訊學院,每年近12%的應屆畢業生報名西部計劃。
“志願服務塑造了一種‘責任驅動型’的擇業觀,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不再單純以薪資、地位作為擇業標準。”劉正國介紹,近年來,該校西部計劃志願報名人數持續增長,有近85%的志願者服務期滿後,主動申請延長服務期,20余名志願者選擇紮根新疆、西藏就業創業,近5年累計有30余名同學榮獲全國優秀志願者。
劉正國認為,晉中資訊學院畢業生之所以每年踴躍參與西部計劃,得益於學校常態化的志願服務體系,“我們常説,志願服務是極致務實”。
為此,晉中資訊學院積極構建“96321”志願服務工作體系,註冊志願者達2.2萬人,註冊率達100%,成立46支專項志願服務隊,學校每年組織開展大小志願服務活動1000余次,學生累計參與達6萬人次。
“學生在豐富而大量的志願服務活動中感受真實社會、認識付出與給予、懂得責任與擔當。西部計劃作為志願服務的有效延伸,成為越來越多學校畢業生的人生選擇。”晉中資訊學院團委工作人員介紹。
晉中資訊學院團委介紹,自2012年晉中資訊學院將志願服務納入人才培養方案至今,學校逐漸衍生出打造“志願者之校”的工作構想,主張人人志願、力所能及、互幫互助、雙贏共促,讓志願服務成為思政教育、育人和立德樹人工作的重要措施。
“我已經定在這裡了。”郭君嬋2019年來到新疆,1年志願服務期滿後,她考取當地特崗教師,選擇了留下。等到王藝枝2023年到來,西部早已是她的第二故鄉。
“支教志願者的接力棒傳了下來。”郭君嬋説,一批又一批的志願者來了又走,可他們的精神傳了下來,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在新疆,這一理念也被王藝枝、郭君嬋等傳遞給了孩子。王藝枝説,自己對學生的期待是,“無論學習怎麼樣,都希望他們有愛心,做一個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