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菜場裝空調、浴室變咖啡館 老社區改造關鍵在“民意密碼”

2025-07-15 09:26: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近年來,“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在全國多地持續推進。為了更好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走出家門15分鐘,買菜吃飯、健身休閒、縫補修配全搞定。上海市普陀區宜川路街道泰山片區的“泰山人民坊”,作為當地“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更新項目,近日正式試運作。這讓周邊3000多戶居民,實實在在觸摸到了“家門口的幸福”。

  泰山片區由三個獨立又相連的居民小區組成,一條獨特的“人”字形主幹道將它們巧妙分割。而“泰山人民坊”就坐落在片區中央,這裡既有菜市場、小食街和各類便民小店,還擁有一座集圖書閱覽、寶寶屋、咖啡廳等功能于一體的黨群服務中心。

  上海市普陀區泰山片區居民:大變化,不是小變化了,清爽了,有秩序了,房子新了。

  菜市場裏,蔬菜肉蛋、米麵糖油、冷熱熟食品類豐富、應有盡有。居民們説,片區3000多戶居民中,住得最遠的人家十來分鐘也能走到這兒。和改造前比,如今菜市場添加了空調、通了熱水,環境看起來更新更漂亮。考慮到居民的用餐需求,改造時特意新增了小吃街,包子、拉麵、油條、熏魚……到了飯點,不少居民直接來這解決吃飯問題,也有人在門口的外賣窗口買上饅頭大餅帶回家吃。

  就在菜市場邊上,理髮店已經裝點好門面,只等開門迎客。食堂裏,剛到貨的桌椅正在拆箱。片區裏還第一次迎來了麵包店。這些功能都是泰山片區以前沒有的功能。居民們説,現在這裡有了“15分鐘生活圈”的模樣。就連菜市場的角落裏,都藏著一間小裁縫店,縫縫補補不用再跑遠路。

  老社區改造藏著“民意密碼”

  去年開始,宜川路街道辦事處啟動泰山片區“15分鐘生活圈”升級改造。老社區翻新,有限空間裏該加哪些功能?居民最迫切的需求是什麼?“家門口的幸福”該怎麼落地?改造之初,街道辦就抓住了“共商、共建、共用”的關鍵。

  改造前“泰山人民坊”是這樣的:一個破爛不堪的老式浴室、一條狹長的菜場沿道而建,污水橫流,蚊蠅滋生。高密度的人口、嚴重老化的設施,以及稀缺的公共空間是這裡的“老大難”。

  如何更新?破題的關鍵藏在“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念裏。從去年夏天開始,宜川路街道會同區相關部門,在三個居民區召開了10多場意見徵詢會,居民的聲音成了改造的“指南針”。

  普陀區泰山片區居民區黨總支書記 馬寧:我們跟街道,包括跟菜場方,有進行良好的溝通。希望把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借著這一次的升級改造能夠改變。

  意見徵集持續了好幾個月,街道和居委會既開通了線上渠道讓居民提建議,又在小區門口開設了意見徵集點。

  上海市普陀區宜川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董銳:網上我們收集到的意見,達到了3000多條。加上我們線上線下十余場的意見徵集會,充分地把老百姓的一些意見匯總起來。

  上海市普陀區泰山宅居委會社工主管 劉琴琴:大家比較關心的還是一些便民服務,比如像理髮店,超市以及藥房,然後是菜場,還有社區食堂,老年食堂,這些需求會相對來説會比較多一點,然後,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是還有一個咖啡館,然後是閱覽室以及一個親子活動的區域。

  最終,通過大家一起商量,定下了活動室、藥店、理髮店、食堂、休閒公園等十幾項必備功能。

  家門口的幸福

  煙火氣裏的消費新活力

  泰山片區的煥新改造,從開工就得到了居民的普遍支援和參與。試運作後,這些從居民需求裏投入改造的項目,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片區對居民的黏性更強,很多新引進的店舖也都表示營業很可觀。

  升級改造中,街道、居委會和菜市場運營企業算清了一筆“民生賬”:“15 分鐘生活圈”裏藏著不小的商業前景。企業主動拿出幾百萬元,把老菜市場升級成了集菜市場、小吃街、臨街市集于一體的綜合空間。

  上海市普陀區泰山人民坊永昌市集負責人 施貽蒙:攤位的租金是沒有多大增長的,但整個環境提升以後,我們商業街跟小吃街商戶的收入會提升。

  如今的菜市場,不僅裝修一新,裝上了空調,還引入了數字菜場系統——每個攤位的秤賣出幾單,數量多少,市場都統一掌握。試運作之後,攤主們普遍表示營業額增長了。

  改造時,應居民呼聲新開的麵包店,開業不到一個月,營業額讓店主很踏實。

  上海市普陀區“泰山人民坊”麵包店主 于宗奇:剛營業還算可以,畢竟還是淡季,還可以的,因為固定人群還是蠻多的,營業額平均每天在2000塊錢左右。

  為了滿足居民們的休閒需求,泰山片區這次通過騰退、改造邊角地,新增了6個口袋花園,總體綠化面積提升了20%。

  原來的老浴池,改造成了泰山人民坊黨群服務中心,從早到晚居民不斷,有人在這兒聊天、有人看書、有人帶娃,大家有了納涼避暑的好去處。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