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收水稻、排查隱患……颱風登陸後 浙江各地搶險救災進行時
今年第4號颱風“丹娜絲”,分別於8日晚21時25分前後、23時45分前後在溫州洞頭和瑞安兩次登陸,然後穿過平陽、蒼南、泰順,今天淩晨4時進入福建省。
但颱風對浙江的風雨影響尚未結束。受“丹娜絲”環流雲係影響,今明溫州、麗水等地仍有強降水,特別是蒼南、泰順、文成等縣市累計雨量較大。
一夜之間,浙江多地出現道路積水、滑坡隱患,還有大面積農作物受損,各地各部門聞“風”而動,築牢安全網,快速恢復生産。
水稻倒伏 農作物受損 農技人員田間指導救災
颱風過後,溫州永嘉多地早稻遭受不同程度損失,給農戶造成不小困擾。上午,永嘉縣農技專家來到烏牛街道西垟村的稻田基地裏及時指導農戶開展災後自救工作,仔細查看水稻倒伏程度、莖稈韌性及籽粒成熟度,分析解決方法。
現場,大棚倒塌、薄膜被吹翻,成片的成熟早稻貼伏在地面。種植戶周永乾踩著泥濘,忙不迭給稻田排水,滿臉焦急。“今年長勢比前幾年都好,平均畝産一千斤以上,開始都高興的很,沒想到快收割的時候刮颱風。我們一夜都沒睡,在家裏睡不著,現在只剩下山邊的四十來畝稻子,其他的都倒平了。”
周永乾是當地種糧大戶,共種植600多畝水稻,受本次颱風影響,95%以上的水稻出現倒伏,損失不少。
農技專家楊煥清來到現場指導農戶搶收,“它倒平後很容易會發芽,稻穀發芽以後就沒有價值了。現在主要就是開溝排水,一有晴天馬上搶收。”
楊煥清向農戶介紹針對性補救措施:對於輕度倒伏的地塊,可人工扶起並扎捆固定,減少稻穗接觸地面的機會;倒伏嚴重且籽粒已基本成熟的,要及時組織收割,避免霉變發芽。
與此同時,颱風帶來的強降雨,造成臺州上萬畝水稻倒伏受影響,其中幾千畝水稻倒伏嚴重受災。全市共組織10多支農技小分隊下到田頭,指導應對水稻受損情況,積極採取各種措施減少損失。
在臨海市杜橋鎮沃土糧食專業合作社的水稻田裏,200多畝水稻田出現倒伏,合作社人員正對水稻田進行開溝排水。臺州市農技推廣中心的兩位農技幹部下到田頭,查看倒伏水稻的抽穗情況,對農戶下一步採取的補救措施進行了指導。
因為合作社的水稻田還處於抽穗灌漿期,因此田裏還需留一部分水,有利於水稻後期生長。按照農技幹部的指導,合作社負責人和工人將水稻田的積水排出大部分,接下來等天氣晴好,他們就會對倒伏的水稻及時採取捆綁扶正措施,儘量減少在高溫高濕氣候條件下水稻接觸積水會出現發芽、品質降低的情況。
同時,黃岩區嶼頭鄉等地4500多畝高山楊梅損失嚴重,保險公司工作人員為楊梅種植戶張方言的300多畝楊梅開展查勘定損工作。經初步核算,張方言預計將獲得13.2萬元的一次性賠付。
人保財險臺州黃岩支公司副總經理張興浩表示:“從目前的降雨量來看,已經觸發賠付條件了。我們想儘快在一個星期左右,完成全區範圍的賠付。”
搶險排澇 隱患點巡查排查 織密織牢城市安全網
今天淩晨,颱風剛剛過境,溫州蒼南縣漁寮灣社區王孫路段因降雨激增、排水不暢,出現近百米道路積水,最深處達50釐米,一通行車輛拋錨熄火。社區書記柯宗清接報後立即組織人員趕赴現場,拉起警戒線。
與此同時,後槽村通往崇安村路段出現多處塌方。巡邏隊立即封鎖現場,嚴防車輛誤入。
溫州蒼南水務排水公司也連夜展開搶險排水作業,全力保障道路暢通和群眾出行安全。
蒼南縣金鄉鎮城鎮綜合管理中心副主任李達介紹, 金鄉鎮易澇點有三處,就路面上的主路上的有三處。在颱風登陸前,迎旭路段明顯漲水,積水處最深15公分左右。
蒼南水務排水公司緊急調派了兩台大功率強排車增援,每台車每小時能強力抽排約250立方米積水,加快排澇速度。淩晨時分,路面積水基本排清,車輛通行已無大礙。
為應對颱風,金華各地地質災害專家、黨員幹部、地質監測員等組成的專項巡查隊伍,全面加強隱患點巡查排查。
在東陽,浙江省第三地質大隊與核工業金華建設集團的地質隊員,自7月7日起便駐守於此。他們背著沉甸甸的監測設備,俯身細查每一條裂縫的寬度變化,運用無人機等數字巡查設備,對可能存在的地質風險隱患進行嚴密排查。
在浦江,巡查人員重點檢查地質災害風險防範區後山斜坡的土體鬆動情況,仔細查看坡體裂縫是否擴大、排水渠是否通暢、植被是否出現異常歪斜。隨後,還對寺坪村的危舊房屋集中區進行巡查,同步對其他隱患點展開“拉網式”排查,對發現的小範圍滑坡隱患、排水堵塞等問題當場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