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光明論壇】鄉村振興 開闢就業新空間

2025-07-04 09:36: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光明論壇】

  作者:管前程(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鄉村新産業新業態快速發展,不僅為鄉村經濟注入了新動能,也開闢了就業新空間。無人機“飛手”、智慧農場技術員、鄉村直播達人、休閒農業策劃師……一批充滿時代感的新職業不斷涌現,折射出鄉村經濟發展新活力。

  數字農業引領生産變革,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農業生産全過程,從精準灌溉到長勢監測,科技為農耕注入全新智慧。農文旅融合釋放消費潛能,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遍地開花,生態觀光、農事體驗、鄉土研學等多種形式“喚醒”了綠水青山,並將其轉化為金山銀山。此外,農村電商蓬勃發展,各地特色農産品借此跨越山海,被送達千家萬戶。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農村網路零售額同比增長6.4%,其中農産品網路零售額增幅達15.8%。今年一季度,我國鄉村旅遊接待總人次7.07億,同比增長8.9%;全國鄉村旅遊接待總收入4120億元,同比增長5.6%。新産業新業態加速崛起,為鄉村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

  農村新産業新業態的發展,極大拓展了鄉村就業空間,為人才返鄉與在地就業提供了更多發展新機遇。新産業新業態創造了大量的本地工作崗位。據統計,目前全國各類返鄉入鄉創業人員超過1200萬人,他們帶著技術和創新而來,主動選擇在鄉村熱土上揮灑青春,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從田間管理的“老把式”到操作智慧設備的“新農人”“農創客”,從單純農産品生産者到身兼旅遊服務者、電商主播的多面手,新産業新業態的快速發展驅動著就業結構由傳統單一走向多元複合,為鄉村振興注入更為持久而強勁的動能。

  也需正視的是,當前新産業新業態發展仍存在一些挑戰。比如一些鄉村旅遊項目同質化較為嚴重,吸引力不強且難持久;部分農産品電商仍停留在“原字號”銷售階段,精深加工與品牌溢價能力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間。此外,人才供給不足,新産業新業態所需的既懂農業生産又了解市場運營、既掌握數字技術又深諳鄉土文化的複合型人才還存在一定缺口。此外,基礎設施與服務配套發展不一,如鄉村物流“最後一公里”建設、冷鏈倉儲設施、高速網路覆蓋等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新産業新業態的充分發展,以及就業容納力的進一步釋放。持續壯大新産業新業態,開闢更廣闊農村就業新空間,要求我們加強精準施策,打通堵點,鍛造長板。

  深化産業融合,延伸價值鏈條。積極推動農業與旅遊、康養、教育、文化、資訊等産業深度融合。只有推動産業鏈條不斷延伸、價值深度持續挖掘,新業態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也才能提供更豐富、更穩定、更具成長性的就業崗位。比如,江蘇省無錫市陽山鎮不僅大力發展特色桃種植,還延伸發展桃膠加工、桃木工藝、桃花主題旅遊等系列産業,形成全年産業鏈條,使原本季節性極強的水蜜桃産業成為吸納多元化就業的“常年引擎”,其發展經驗值得借鑒。

  強化人才支撐,實施精準賦能。要想更好滿足農村新産業新業態對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加快構建多層次、精準化的培訓體系是關鍵一環。培訓內容應當聚焦新業態所需核心技能,如數字農業技術應用、鄉村旅遊服務標準、電商運營與直播技巧、休閒農業項目策劃與管理等,培訓方式也應靈活多元,線上線下相結合,更加注重實踐操作與案例分析,幫助更多人提高勞動技能,增強綜合素質。如浙江持續20多年開展“千萬農民素質提升工程”,積極推動“民宿管家”等國家新職業標準在鄉村落地生根,為從業者提供有力的職業扶持,提升就業者的職業認同感與獲得感,也為當地民宿、電商等新業態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從而形成了發展良性迴圈。

  優化政策環境,夯實發展根基。進一步細化落實用地、融資、稅收等支援政策,切實解決新農人、新主體創業初期的“首貸難”“用地難”等問題,方能讓善政充分釋放其紅利。持續加大鄉村基礎設施投入,特別是補強冷鏈物流、倉儲保鮮、高速寬頻網路等短板,為新業態茁壯成長進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提供堅實的保障。

  鄉村新産業新業態的勃興,創造幹事創業新舞臺,讓鄉村真正成為承載希望、安放身心的熱土。更多人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播撒智慧、收穫尊嚴,每一份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將匯聚為鄉村振興的力量,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寫下更加燦爛的篇章。

  《光明日報》(2025年07月04日 02版)

[責任編輯:滕丹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