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參考消息特稿| 青藏高原“生命鳥巢”破解世界性難題

2025-05-24 09:42:00
來源:參考消息
字號

  【原標題】高原“生命鳥巢”破解世界性難題

  文/本報記者 解統強

  用藤條編織,形似筐簍,外側用金屬線圈固定在絕緣的輸電塔桿上,簍內鋪著棕墊……這是青藏高原電力工人為鳥類修建的“精裝房”,既防止飛鳥“私搭濫建”影響電網安全,也保護它們避免觸電。如今,翱翔在三江源藍天白雲間的鳥類,已經習慣了這種“精裝房”。

  這項由國家電網在青海發起的暖心之舉,目前正在中國乃至世界推廣,併入選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16)典型案例。在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到來之際,電網鐵塔上的“生命鳥巢”,正書寫著青藏高原上“人鳥和諧相處”的動人篇章。

  青海玉樹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鐵塔上的“生命鳥巢”(受訪者供圖)

  衝突——發展與守護

  在三江源腹地,平均海拔4500米的蒼茫天際下,輸電鐵塔銀線飛渡,猛禽盤旋翱翔。這片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的神秘區域,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僅在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就生活著約300種鳥類,包括金雕、獵隼、大鵟等20多種猛禽。

  這些鳥類喜歡擇高而居,高達數十米的輸電鐵塔自然就成為它們理想的築巢地。過去,鳥類常銜著鐵絲、細繩等材料在輸電鐵塔上築巢,這容易誘發電擊,造成鳥類死傷、電路跳閘等隱患。

  “鳥糞也是引發鳥線矛盾的常見原因。鳥糞具有腐蝕性,掉落在輸電設備上會影響電網安全。”國家電網玉樹供電公司電力運維人員才仁文措説。不僅如此,一些鳥類還可能會啄電線,破壞桿塔的絕緣功能,影響供電安全。

  電網建設與鳥類棲息的衝突是一項世界性難題。公開報道顯示,巴西南大河州僅2024年6月至10月間,兩條線路因鳥類活動引發跳閘的事故就達5起,嚴重影響當地電力能源的安全穩定供應。世界各國的電力公司也正在探索解決措施,提高電網安全性。例如,巴西CPFL輸電公司在國家電網的指導下安裝輸電線路防護擋板等,但目前仍沒有較為有效解決“人鳥衝突”的方法。據不完全統計,美國每年有超過800萬隻鳥因與電力線路相撞而死亡。南非國鳥藍鶴每年因撞擊電線導致的死亡率高達12%。

  為解決這一矛盾,世界多國都在探索和創新保護手段。國家電網青海省電力公司超高壓公司電力天路運維班原班長王輝介紹,他們曾嘗試安裝旋轉風車(爆鳴式驅鳥器)、防鳥刺、反光鏡等防鳥和驅鳥裝置,但時間一長,鳥類便逐漸適應。“我們也嘗試過遷移鳥巢,但三江源地區海拔高、樹木少,能給猛禽築巢位置不多,再怎麼趕和防,效果都不好”。

  安居——為生命築巢

  堵不如疏,疏不如引。經過一番討論,王輝和同事商量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幫鳥築巢。

  首批人工鳥巢採用竹筐內鋪稻草的簡易設計,安裝在鐵塔頂部安全位置。

  “剛開始效果不錯,陸續有老鷹等大型鳥類來安家。”電力天路運維班工人任亮介紹。但青海經常有大風沙,竹筐裏的稻草常被刮飛,竹筐也很快風化破損。

  經過不斷嘗試和驗證,電網運維工人們將竹筐替換成藤條,將稻草換成棕墊並用鐵附件固定。“升級版的鳥巢不僅安全牢固,條件也更舒適,更適合幼鳥孵化。”任亮説。

  為吸引更多鳥類,國家電網青海省電力公司與行業專家溝通,根據各種猛禽的體長等特點,最終設計出直徑約100釐米、深約40釐米的圓形碗狀鳥巢。

  在玉樹藏族自治州巴塘草原,玉樹供電公司員工江永巴丁告訴記者:“我們結合不同線路檢修的需要,通常在鳥類繁殖季節前完成安裝,位置選在距離帶電部位90釐米處的安全區域。”截至目前,玉樹巴塘草原及附近區域已安裝超過2000個生命鳥巢,“入住率”超50%。

  今年,國家電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發佈《2025年護線愛鳥行動計劃》,積極拓展“候鳥生命線”與“綠電方舟”兩大生態工程,全面推動高原電網與珍稀鳥類和諧共存。當地供電公司依託生態大數據,科學規劃“生命鳥巢”佈局和規格,不斷提升“生命鳥巢”材料的舒適性、耐用性和環保性,並建立數字化臺賬實現精準管理,使鳥巢使用率不斷上升。

在玉樹嘉塘草原上,國網玉樹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在檢查“生命鳥巢”。(張雪 攝)

  管護——保護舉措在延展

  “生命鳥巢”項目自2016年實施以來,已累計安裝人工鳥巢5000多個,成功引鳥築巢2600余窩。

  “我們還在玉樹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安裝了12個攝像頭,在嘉塘草原地區安裝了4個攝像頭,可拍攝鳥類在‘生命鳥巢’中築巢、繁殖、喂食幼鳥等過程。”才仁文措説,如今,通過大數據、網際網路技術,他們還可以實時線上監測、採集、分析鳥類活動的相關數據。

  青海國家公園觀鳥協會會長王艦艇介紹,人工鳥巢吸引猛禽安家,有助於補齊三江源生態鏈的薄弱環節。“草原上鼠兔啃食牧草、翻土打洞,容易讓草原退化和沙化。各類猛禽作為鼠兔等草原嚙齒類動物的天敵,可以防止鼠害,保護高原草甸。”

  如今,“生命鳥巢”項目已推廣至內蒙古、四川、甘肅、寧夏、新疆、西藏等地區。

  在2024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16)期間,“‘生命鳥巢’守護三江源頭生態和諧”項目作為典型案例入選,向世界展示了推動能源電力綠色轉型、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中國方案。

  從三江源走向世界,“生命鳥巢”不僅為飛鳥築起家園,更繪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溫暖畫卷。

  刊于《參考消息》2025年5月22日第10版

  編輯 張伊宇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