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讀經濟“新信號”:港口“流量”折射外貿新機遇
新華社合肥5月21日電(記者胡銳)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4月份,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38391億元,同比增長5.6%。這一成績背後,是全國主要港口橋吊如林、巨舸似梭。港口“大流量”與外貿增量同頻共振,展現了我國經濟的開放活力。
長江之畔的蕪湖港朱家橋外貿碼頭,巨大的集裝箱整齊堆放,宛若鋼鐵城墻。無人駕駛起重機揮舞“臂膀”,將集裝箱精準碼放在江邊的巨輪上。
蕪湖港是安徽境內集裝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蕪湖申蕪港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副總經理余林説,今年前四個月,蕪湖港累計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939.77萬噸,同比上升6.94%;其中,集裝箱量57.43萬標箱,同比上升11.40%。
港口吞吐量是外貿活力的“晴雨錶”。面對複雜外部形勢,中國港口不斷開闢航線、刷新記錄,成為穩定外貿基本盤、保障區域經濟韌性的關鍵支撐。作為中拉共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項目,“錢凱-上海”海運航線今年前4個月累計開行班輪48航次,上海海關累計監管進出口貨物4.1萬噸、貨值10.2億元。在這一航線帶動下,上海對秘魯進出口值今年前4個月同比大幅增長超六成。
今年前4個月,廣州港外貿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17.49%,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增長21.91%,實現雙位數強勁增長,還開通首條直航南美西岸的WSA3航線,助力粵港澳大灣區與南美西岸地區的物流通道升級。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4.14萬億元,同比增速繼續上行至2.4%,較一季度加快1.1個百分點。其中,4月單月進出口總值、出口額、進口額同比增速全部實現正增長。
港口“新基建”正在賦能外貿提速,高效、智慧和綠色是關鍵詞。在安徽合肥港派河港區,藍白涂裝的汽車滾裝船“航通01”滿載330輛國産汽車鳴笛啟航,沿江淮運河經合裕航道入長江,最後發向海外。單船運力相當於一個“移動立體停車場”。相比于公路運輸,汽車滾裝船更為高效環保、節省運費。2025年一季度,安徽港航集團所屬港口完成汽車遠洋滾裝運輸量2萬輛,同比激增264%。在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動化碼頭,應用世界首創的雙箱自動化軌道吊,助力堆場作業效率翻番。天津港集團持續迭代港口智慧管控系統,大幅提升作業效率。
多區域港口聯動發力,助力貨物進出口持續增長,貿易結構繼續優化。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4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0.6%,佔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64.0%。機電産品出口增長9.5%,佔出口總額的比重為60.1%。
作為內陸省份的安徽,江淮運河與長江“黃金水道”將眾多港口串珠成鏈,高附加值的“安徽製造”正在加速出海,成為安徽省外貿增長的重要拉動力量。合肥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全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924.7億元,同比增長14.1%,居中部省份第一位。其中,出口1986.8億元,增長16.7%。機電産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比重超七成,汽車(含底盤)、筆記型電腦、家用電器分別出口284.3億元、145.6億元、135.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19.5%、13.4%。
從長江之畔到東海之濱,從內河港口到國際樞紐,中國港口的繁忙景象展現大國貿易韌性。面對外部挑戰,中國以港口為支點,以創新為杠桿,撬動全球産業鏈深度融合,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