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傳統製造企業擁抱AI 從廣交會看中國“智”造出圈

2025-05-02 19:53: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我將訂購3000台……”

  “合作愉快!”

  5月1日,在第13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廣交會”)現場,一款雙屏桌面翻譯機與國外採購商的實時對話,吸引了眾多觀展者圍觀,一位外商當場“下單”了3000台。

  從“展品”變“商品”

  “您可以使用‘FOB條款’‘背對背信用證’等外貿專業術語,都能進行實時翻譯……”

  智慧産品憑藉對專業術語的精準翻譯,在展會現場實現了自我“行銷”與外商對話,讓多位採購商表示有意成為該産品的代理商。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産品搭載了貝發集團自主研發的AI演算法,依託多年積累的全球用戶數據,實現了“低延遲、高準確”的翻譯性能。

  “在會議場景下,這是雙屏實時多語種、音頻播報的桌面翻譯臺機;在移動場景中,這是卡片大小,支援138種遠端跨平臺的智慧翻譯機。”貝發集團董事長邱智銘一邊展示一邊説。

  從展品到商品,有著“中國第一展”的廣交會,見證了展品從靜態展示到動態銷售的蛻變,推動了更多外國企業踏入中國市場,共用中國市場的發展機遇。

  從“筆尖”變“雲端”

  近年來,智慧化産品日益成為外貿增長的亮點與企業轉型的動能,廣交會積極順應這一潮流,引導相關企業和産品參展。

  據介紹,第137屆廣交會新參展企業超4200家。擁有國家高新技術、專精特新“小巨人”及製造業單項冠軍等稱號的企業超9700家,同比增長20%。

  “我們從筆尖的精密加工到AI語言中樞的開發,正通過技術創新突破跨境貿易中的文化與語言障礙,助力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中高效溝通。”邱智銘説。

  文具行業是傳統製造業,為何做起了“智造”生意?

  “面對全球貿易的新挑戰,我們並未止步于傳統製造業的成績,而是選擇主動擁抱數字化轉型。”邱智銘表示,自己從事文具製造以及全球化行銷已有30多年,客戶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幾年隨著人工智慧不斷發展,我們在思考如何借助人工智慧、大數據去探索新市場,將産品升級、迭代。作為制筆行業的領軍者,我們的轉型也希望為傳統製造業提供積極探索。”

  “為此,我們在深圳設立了自創研發中心,在杭州設立了聯合實驗室,聯合高校共同研究解決大語言模型、大數據模型、大音頻模型、多模態的本地化部署。”邱智銘表示,AI技術不僅解決了國際貿易中的語言溝通難題,還開闢了新的市場增長點,展示了技術創新對企業轉型升級的推動作用。

  從“制”造變“智”造

  “智慧化”作為本屆廣交會的亮眼標簽,成為展示中國“智”造的窗口。

  “我們的智慧翻譯機將從廣交會起步,首先進軍外貿企業會議等場景,後續第二代産品將拓展至酒店、會展等場景。”在邱智銘看來,企業將用AI重塑智慧辦公、智慧生活等場景,搭建數字化生態運營平臺,助力更多中小企業抱團“出海”。

  “不僅是智慧翻譯器,”工作人員介紹道,“我們在文具産品上也積極創新,最新研發的‘秒幹’中性筆,通過增加PAC量子破壁及負離子技術,實現了水油融合的突破,書寫體驗更加流暢且速幹效果顯著。今年預計其銷量將突破十億支,進一步鞏固我們在筆類市場的領先地位。”

  記者在廣交會現場看到,在全球化與數字化加速融合背景下,越來越多傳統製造業企業積極擁抱新技術,創新重構競爭優勢。

  當前,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不少中國企業正在探索新的市場機會,積極對産品進行調整升級,持續完善産業鏈、供應鏈的全球市場佈局。更多的外資採購商表示:“堅定看好中國、看好中國産品,來廣交會不是打卡的,而是來下單的。”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