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帶著科技回鄉,這位“90後”新農人把青春紮根在田野間

2025-05-02 17:13:00
來源:紅星新聞
字號

  當數字浪潮拍打千年農耕文明的堤岸,青春的選擇正在重新定義田野的維度。五四青年節前夕,回望“青春大講堂——2024 成都城市跨年演講”大思政課網路主題宣傳和互動引導活動,來自航空航太、教育、體育、衛健、製造業、農業、文化傳承等行業的青年先鋒,圍繞“奮鬥、創新、傳承、責任、擔當”等青春關鍵詞,分享了他們在“夢想之城”成都的奮鬥故事。

  在這場匯聚青春力量的盛會中,“90後”農業職業經理人、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生舒星宇的奮鬥歷程格外動人——他放棄城市的優渥條件,帶著科技的火種回到農村,在希望的田野上書寫著新一代“新農人”的青春答卷。

  

  放棄優渥待遇返鄉創業

  “90後”新農人用科技打破傳統認知

  2019年底,舒星宇從成都一家前景和待遇都很好的公司辭職,回到了崇州老家,將現代化農業科技帶回了家鄉的土地上,和老家的一位夥伴一起成為了村子裏最早的“新農人”。“以前農民們看天吃飯,現在‘新農人’們知天而作,我們的種植過程更加現代化和機械化。”

  他坦言,其實,一開始,鄉親們並不理解他們的行為。但只過了幾天,科技的便利就讓鄉親們轉變了態度。舒星宇和他的夥伴也不負眾望,種植的水稻不但産量更高,成本也更低,鄉親們的收入增加了至少15%。

  後來,舒星宇組建起了專業合作社,實現了耕田、插秧、打藥、收割和烘乾的全流程機器操作。他的合作社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返鄉,成員慢慢從幾個人增加到了如今的31人。2023年,這個年輕的“新農人”團隊,成員平均年齡不到27歲,最年輕的才19歲。

  

  耕耘萬畝良田

  讓青春在土地上紮根

  2023年,舒星宇和他的團隊一共幫助鄉親們種植了4萬畝土地,合作社的兩萬多畝地收穫了水稻和小麥2000多萬斤。

  “這樣的收成,是我父母那輩人想都不敢想的。所以,父親一直告訴我,要感恩這個時代,也要感恩科技的發展。”舒星宇説,是科技支撐“新農人”追逐著“禾下乘涼夢”,為天府糧倉建設貢獻青年的力量。

  談及未來,這位年輕的農業職業經理人眼裏閃爍著光芒,他希望可以和團隊一起將標準化作業模式帶到更多地方去,在更廣闊的土地上種滿豐收的希望,“希望有更多年輕人回到土地上,用我們的知識和熱情,把天府糧倉建設得更加殷實,讓青春在廣袤田野上綻放最耀眼的光彩。”

  這位“90後”新農人的故事還在繼續,他用行動證明了:無論是寫字樓還是稻田,青春的價值從來都在於敢闖敢拼的勇氣與腳踏實地的堅守。在鄉村振興的時代畫卷中,正有無數像他這樣的年輕人,用科技作筆、以汗水為墨,書寫著屬於新時代的青春華章。

  文 尹可然

  編輯 陳怡西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