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首季中國經濟觀察丨稅收數據裏的新質生産力

2025-04-26 20:52: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4月25日電題:稅收數據裏的新質生産力

  新華社記者劉開雄、申鋮

  稅收數據是重要的經濟數據,如一面鏡子,直接映射出經濟運作情況。

  高技術産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3.4%,數字産品製造業、數字技術應用業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2%和11.6%,科研技術服務業、資訊技術服務業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9.6%和11.4%……

  從這些一季度增值稅發票數據不難看出,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高新技術産業成長蹄疾步穩,在智慧化、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以科技創新為代表的新質生産力發展方興未艾。

  “我是樂聚‘夸父’機器人,我能打咏春拳。”一季度,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夸父”的交付訂單已達250台左右,這是之前定的今年上半年的指標。“不到3年時間,國內的人形機器人企業已經過百家了。”樂聚公司創始人冷曉琨説。

  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一季度,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2.1%和9.7%,增速較2024年分別加快3.1個和3.5個百分點。其中,電腦製造、通訊設備製造、電子工業專用設備製造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9.8%、17.8%和16.4%,

  透過數據看趨勢:我國製造業創新動能不斷積蓄,向中高端價值鏈持續邁進,高端化、智慧化發展態勢明顯。

  新質生産力快速發展,離不開一系列政策舉措支援,其中就包含了稅費優惠政策的力量。研發費用企業所得稅稅前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對技術轉讓、技術開發以及與之相關的技術諮詢、技術服務收入免征增值稅;對先進製造業企業增值稅進項稅額實行5%的加計抵減……這些稅收優惠政策涵蓋了企業科技創新活動的各環節,對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在雲南安寧,雲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産工廠裏多條生産線開足馬力運轉不停,負極材料可實現年産20萬噸,是全球最大的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生産基地之一。

  “稅務部門主動到府了解企業發展情況和難題,幫助企業解決涉稅事宜,並讓企業應知盡知各項稅費優惠政策,為企業減輕不少財務負擔,助力企業高品質發展。”企業財務負責人王珊珊説。

  智慧設備製造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3.2%;製造業企業採購數字技術金額同比增長8.7%;全國企業採購機械設備金額同比增長11%;工業機器人製造、智慧車載設備製造、服務消費機器人製造同比分別增長12.4%、26.5%和55.4%……這些藏在增值稅發票數據裏的“真金白銀”,是新質生産力持續壯大的生動印記。

  新質生産力本身也是綠色生産力。用環保稅優惠等政策引導,促進企業通過技術革新實現資源集約高效利用和産業綠色低碳轉型,以産業發展“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綠色稅制體系的正向激勵作用也在逐步顯現。

  作為火力發電企業,華能伊敏煤電有限責任公司近年來陸續投入近700萬元實施技術改造。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在開採工藝及開採主設備領域擁有多項專利。“新技術投産以來,每年可減少碳排放約5.7萬噸。環保生産投入不僅實現稅收上的減負,也夯實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伊敏煤電的轉型升級正是得益於國家的一項支援政策。2024年,國家出臺支援節能節水、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産專用設備數字化、智慧化改造的企業所得稅抵免政策。這些政策激勵企業加大專用設備更新改造投入,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更進一步。

  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推進、新能源産業發展較快,成為一季度增值稅發票數據的一大亮點。數據顯示,一季度,節能、環保等綠色技術推廣服務同比分別增長28.7%和17.8%。清潔能源産業發展向好,太陽能發電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2.3%。受綠色出行帶動,新能源車製造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8.6%。一個個增長數字,展現出中國經濟發展加快向“綠”而行。

  充分發揮稅收杠桿作用,以“四兩撥千斤”的巧勁,激發新質生産力發展的潛力。以結構性減稅的“減法”,換來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加法”。在這“一減一加”之間,經濟社會發展將更具新意和活力。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