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中國是不行的——你必須到中國去”
“沒有中國是不行的——你必須到中國去”,德國知名經濟學家、“隱形冠軍”理論創始人赫爾曼 西蒙日前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提及中德經貿合作發展前景時表示,中國市場對德國企業至關重要,其重要性未來仍將不斷提升。
回顧過去幾十年的中德合作,西蒙認為,雙邊貿易的增長本身就是一項偉大的成就。儘管近年來國際局勢複雜多變,德國對華投資依然保持增長態勢。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德國對華直接投資總額達119億歐元,創下歷史新高,佔德國對外投資總額的10.3%。他認為,2024年仍延續這一趨勢,甚至可能再創新高。
如今,中國在全球市場中的角色已經發生深刻變化,從“世界工廠”逐步升級為全球創新的重要驅動力。西蒙指出,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無疑是吸引德國企業的重要因素。但現在,中國不斷提升的創新能力對德國企業而言更具吸引力,“創新已經成為中國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
“越來越多的德國企業認識到,中國在高科技創新、人工智慧、智慧製造等領域已具備全球競爭力。“西蒙表示,無論是在生産、研發還是銷售領域,中國對德國企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未來中國市場的影響力將進一步擴大。
赫爾曼 西蒙接受人民網採訪。人民網記者 余樂攝
“沒有中國是不行的——你必須到中國去。”西蒙用這句話提醒德國企業抓住中國機遇。
西蒙認為,當前全球正面臨三大新變化: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快速發展,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調整,以及全球化模式的轉型。傳統的出口導向模式正在逐漸被本地化佈局所取代。“過去,德國企業主要向中國出口産品,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在中國生産和研發。目前,已有60%的隱形冠軍企業在中國設立生産基地,甚至許多企業將全球最大工廠設在中國。有些企業還將整條價值鏈遷移到了中國。”
外國企業在華經營模式的轉型,離不開中國持續深化高水準開放政策的支援。近年來,中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取消製造業外資準入限制、放寬簽證政策、減少行政審批流程等一系列舉措,為外資企業提供更好的發展條件。西蒙表示,任何有助於國際商業往來的政策都將增強德國企業在華發展的信心。
西蒙強調,德中企業在多個領域具備高度的互補性,尤其是在速度和生産能力方面。 “中國企業在創新技術的應用和落地方面速度驚人,而德國企業擅長定制化、小批量生産。但在大規模生産方面,中國無疑更具優勢。”
“中國製造業的快速發展可以使全球消費者受益,讓他們能夠以更優惠的價格購買到高品質的産品”,西蒙向記者展示了手上正戴著的一塊中國品牌智慧手錶,並介紹稱,這款手錶是通過德國線上購物平臺購買的,其功能與美國品牌的同類型産品幾乎無異,但價格卻只有十分之一。在家裏打開電腦就可以以非常合理的價格購買到産自中國的高科技産品。他感嘆,這在20年前都還是難以想像的。
展望未來,西蒙認為,德中經貿合作的深化不僅需要克服當前的政治不確定性,更要建立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基礎之上。他強調,除經濟合作外,文化交流同樣至關重要。“促進文化交流、增進對彼此國家的理解,是推動經濟發展和維持和平政治關係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