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4%——經濟日報:良好開局彰顯中國經濟韌性與底氣
2025年中國經濟開了個好頭。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5.4%。在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的背景下,我國經濟頂住壓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成績來之不易,彰顯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與底氣。
對於一季度中國經濟,不妨從以下幾個維度加以觀察:
增長之勢——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作延續去年以來持續穩中向好、穩中回升的態勢,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4%,增速高於去年全國5%的增速,也高於去年一季度5.3%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
創新之力——
我國已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經濟增長的含金量不只在“速”,更在“質”。今年以來,工業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的趨勢明顯,人工智慧、量子科技等先進技術不斷推出和應用,一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3%。
開放之路——
最近一段時期,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多邊貿易體制受阻,關稅壁壘增多。我國始終堅持以開放促改革,持續推動形成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為經濟發展不斷拓展新空間。一季度,我國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連續8個季度超過10萬億元。
調控之效——
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果斷部署了所有增量政策,對穩定經濟發揮了關鍵作用。今年我國宏觀政策更加積極有為,前期出臺的宏觀政策和持續擴容加碼的增量政策疊加發力,有效擴大了需求、促進了生産、激發了活力、增強了信心。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9%,增速創一年來新高。
當前,外部衝擊對我國經濟平穩運作造成一定壓力,國內有效需求增長動力不足,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基礎還需鞏固。我們要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實施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以自身高品質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