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記者手記|跨越“友誼關” 奔赴中越友好

2025-04-13 09:52: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河內4月12日電 記者手記|跨越“友誼關” 奔赴中越友好

  新華社記者宿亮 鄒學冕 喬繼紅

  “能幫我打個電話嗎?”

  越南首都河內一所公寓裏,82歲的越南老人陳明月遞給記者一張記著手機號碼的紙片。電話接通後,對面是身在廣西桂林的中國老人盧美念,兩位老太太興奮地用越南語交談起來。

  這通跨國電話,連起的是跨越一甲子的友誼。

  採訪中,陳明月老人向記者展示少年時在桂林育才學校讀書時的合影。新華社記者 宿亮 攝

  1953年,陳明月穿過中越邊境來到廣西憑祥。幾年後,她到桂林育才學校讀書,與在學校幫忙做翻譯的盧美念結為好友。如今,盧美念已79歲。電話中,兩位老人相約,過段時間在河內重聚。

  陳明月當年跨越邊境的地方,如今在中國一側叫友誼關口岸,在越南一側叫友誼國際口岸,是中越間重要的連介面岸。今年以來,通過這一口岸出入境的旅客已超60萬人次,同比增長14.9%。歷史悠久的友誼關,正見證著新時代中越民眾的雙向奔赴。

  跨境交流築友誼

  春日的友誼關,人來人往,生機盎然。

  越南遊客王春越一家在寫著“我在友誼關很想你”的牌子下合影。王春越告訴記者,一家人就住在越南北部與中國接壤的諒山省,來中國旅行很方便。

  這是4月9日拍攝的友誼關古關樓。新華社記者 鄭開君 攝

  大包小包從中國採購小零食、調料的越南遊客,排隊等待去越南旅行的中國遊客,每日往返做生意的邊民……在友誼關,人們跨越關口,開啟下一程旅途。  

  友誼不只在友誼關。在“一瀑跨兩國”的中越德天(板約)瀑布跨境旅遊合作區,“一票遊兩國”正成為兩國遊客最新穎的打卡方式。幾百公里外的雲南省河口縣南溪河口岸,每天都有大量遊客跨越中越大橋。不少越南青年來到河口縣城就會直奔奶茶店,一飽口福後,還會捎上幾杯帶回越南,“跨國喝奶茶”成為新時尚。

  近年來,隨著簽證、交通便利化程度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越南遊客到訪中國、感受中國、愛上中國。更多中國遊客也跨越邊境,前往越南的下龍灣、富國島,欣賞越南獨具特色的美景。

  這是在中國東興口岸拍攝的街景。中越兩國遊客在這裡品嘗特色美食、咖啡。新華社記者 鄭開君 攝

  陳明月告訴記者,她多次跨越友誼關,去中國旅行、看望朋友。如今,她當導遊的女兒時常帶領跨境旅行團去中國,做生意的兒子也多次去中國進貨。“看,這是孩子從友誼關帶回的中國産品。”她指著家裏的風扇告訴記者。  

  採訪中,這位耄耋老人反覆提到,越中民眾就是要多來往,增進彼此了解,推動兩國友誼不斷深化。

  老歌新曲唱友誼

  “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雲呦……”提到小時候在桂林學到的中國歌,陳明月很激動,把手邊的本子卷成紙筒當麥克風,唱起中國民歌《康定情歌》。

  她説,當年在桂林育才學校讀書的越南學生不僅學唱中國歌,還用越南語重新填詞演繹,中國老師聽了也很喜歡。

  採訪中,陳明月老人把紙卷成“麥克風”向記者演唱《康定情歌》。新華社記者 宿亮 攝

  在中國的求學時光令老人難以忘懷。“育才學校為越南培養了1萬多名學生”——習近平主席2023年在會見中越兩國青年和友好人士代表時也提到這段歷史佳話。

  歲月流轉,真情永駐。中越友誼的旋律穿越時空,在人文交流的持續深化中譜寫新的樂章。

  習近平主席在那次會見中還提到,越南流行歌曲在中國社交媒體傳播,越南歌手在中國綜藝節目中收穫大批中國“粉絲”。

  曾參加中國綜藝節目《乘風2024》的越南歌手孫夏玲對此很有感觸。她説,自己收穫了寶貴而難忘的經歷,“很幸運能夠為促進越中兩國青年交流作貢獻”。

  她記得,有一次在南京演出時,有觀眾在臺下揮舞越南國旗鼓勵她,讓她非常感動。“我希望通過歌曲和表演,讓兩國年輕人和兩個國家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