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國教我的,教給更多非洲同胞”(海外紀聞)
帕奇克(左)和中方工程師討論施工組織設計情況。
中鐵二十局供圖
39.2公里的施工線路需要勘測、4座棄土場需要精心選址、2個大型物資儲備區需要統籌規劃……不久前,中鐵二十局攬獲馬拉維恩邦韋尼至埃丁蓋尼公路升級改造項目。為了儘快開工,馬拉維籍員工帕奇克每天早出晚歸,與業主和監理單位進行現場移交和場地規劃工作。
33歲的帕奇克已在中企工作了4年。提到與中企結緣的經歷,帕奇克回憶起,他在馬來西亞讀大學時,某次暑假回家,看到當地中企正為家鄉改造道路,許多朋友也因在中企工作有了穩定的收入。於是,畢業回國後,他便向中國鐵建投遞簡歷,並通過層層面試,順利成為中鐵二十局恩瑪公路項目建設隊伍中的一員。
剛入職時,恩瑪公路項目經理郭治南將一頂白色的安全帽端端正正戴在帕奇克頭上,鄭重囑咐:“這頂帽子既要守護你的安全,更要守護我們共同的承諾。”帕奇克對那一刻記憶猶新,“我知道自己選擇的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作為屬地工程師,帕奇克是中國企業與當地工人之間的橋梁,負責向當地工人講解施工規範和技術標準。這份工作並不簡單,中國技術標準與當地工人的施工習慣有許多差異,如何讓他們掌握中國施工技術標準,成為帕奇克最頭疼的問題。不怕難心事,就怕有心人。為了讓工程順利推進,帕奇克白天泡在工地記錄施工難點,晚上將技術規範翻譯成當地工人最為熟悉的奇契瓦語,並製作成漫畫手冊。帕奇克的努力獲得了工人們的認可,屬地工人的施工逐漸規範化。2022年5月,恩瑪公路終於建成交付,看到筆直的瀝青公路延伸向首都,家鄉種植戶源源不斷把蔬果售賣到城市裏,一戶戶家庭的生活因這條公路而改善,帕奇克作為建設者感到無比自豪。
近來,帕奇克被賦予更重要的責任——擔任中鐵二十局馬拉維片區項目首席協調專員。“馬班鐵路鋼材緊缺需要緊急調運”“內利公路項目水泥暫有結余,可以借用給卡本項目”“利隆圭體育館項目4台閒置機械可以運轉到新上場的內利公路項目……”負責物資協調的帕奇克,白天不是在現場盤點材料,就是在海關辦理物資清關手續,晚上還要及時調整每個項目施工材料和設備的儲備情況。“雖然忙得焦頭爛額,但看著項目一個個按照計劃順利推進,辛苦點不算什麼。”帕奇克説。
帕奇克不僅是項目物資調配的橋梁,也是中非員工友好溝通的橋梁——去年端午節,他組織當地員工學習包粽子,用粽葉比喻施工中層層壓實的技術方案;今年春節,在公司聯歡會上,他身著唐裝表演馬拉維傳統舞蹈,讓兩種文化在笑聲中交融;他教會中國廚師用木薯粉做馬拉維煎餅,自己也掌握了陜西臊子面的做法……
“我想做好中非友好溝通的橋梁,把中國教我的,教給更多非洲同胞。”帕奇克動情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