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資産煥新顏引來“新村民” 創新服務激活鄉村發展“新”動力
央視網消息:近年來,廣東珠海將農村老屋農田變成網紅打卡地,不僅增加了村民收入,還吸引了眾多港澳人士前來創業、定居。
70歲的丁偉洪來自澳門。2024年,他在珠海金灣區三灶鎮木頭衝村租下了一套石頭屋。經過簡單裝修改造後,丁偉洪在這裡養花、種菜,製作根雕,生活非常愜意。
珠海市積極開展農村閒置農房盤活利用。鼓勵引進港澳人士、高校教師、藝術家、青年創客等人才租用鄉村內閒置農房創業興業。打造特色民宿、浪漫休閒茶吧、藝術基地等多種文旅品牌,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打卡旅遊。
珠海市金灣區農業農村和水務局副局長黃穎怡介紹,積極推進港澳居民在金灣區成為“新村民”,推動他們享受村內娛樂設施、日間照料、醫療,還有入學等方面政策。
除了吸引港澳人士投資興業外,珠海還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在珠海市三板村,“90後”大學生吳泳康與合夥人將14間閒置農房改造成“返屋”民宿,每年帶動村民增收超過25萬元。
目前,珠海市已成功盤活閒置農房超過5000宗,帶動村民增收近5000萬元。
盤活集體資産 助力鄉村振興
在江蘇鹽城,當地2025年聚焦農村集體資産的管理使用、經營以及收益分配等關鍵環節,強化精準監督,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這個位於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伍龍社區的物業配套用房,正在整體對外招商出租。出租後,村集體每年將新增80多萬元的收入,還在家門口直接創造了20多個就業崗位。
這得益於當地開發區紀檢監察工委牽頭推進的農村集體資産清查行動。不僅讓曾經“沉睡”的資産重新煥發生機,也讓村民腰包鼓了起來。
2025年以來,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逐片建檔,為每一片土地都建立詳細的“身份檔案”。同時,借助數字賦能,實現動態實時監管。不僅盤活了閒置資産,還規範了土地流轉,累計增收1.13億元,助力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