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索比亞前部長:金磚“去美元化”不是對抗,也不是威脅
導讀
隨著“金磚+”機制的不斷發展,金磚國家經貿合作潛力巨大,逐漸成為推動“去美元化”的重要動力。在這方面,當前金磚國家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在建立全面一體化的金融架構方面仍存在挑戰。推動支付體系多元化、減少美元依賴,不是針對美西方的對抗行動,也不是對全球經濟體系的威脅,而是旨在維護髮展中國家的財務金融自主權,免受外部衝擊,推動全球金融體系向著更公平的方向發展。
本文為中國觀察智庫獨家約稿,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金磚+”已成為全球“去美元化”進程中的關鍵角色。“去美元化”旨在減少在國際貿易、投資和貨幣儲備方面對美元的依賴。這絕不是針對美國的對抗行動,而是金磚國家維護財政自主權、保護本國經濟免受外部衝擊的務實努力。
截至2023年,美元約佔全球外匯儲備的58%,佔外匯市場日成交額的88%。然而,這種主導地位給其他國家帶來了脆弱性。
成立於2015年的新開發銀行是對美元主導地位的具體制度性回應。它的初始資本為500億美元,截至2023年,它已批准為金磚國家基礎設施和可持續發展項目提供超過300億美元資金,其中約30%的資金以非美元貨幣支付。此外,2014年建立的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是一個初始資金規模達1000億美元的金融安全網,可以在金融危機期間以非美元貨幣形式提供流動性支援。這一機制有助於金磚國家減輕與美元波動和潛在資本外逃相關的風險。
在金磚國家間的雙邊貿易結算中,脫離美元的趨勢已經十分明顯。例如,在中俄雙邊貿易結算中,美元的份額從2015年的近90%下降至2020年上半年的46%;在印俄雙邊貿易中,本幣的份額從2014年的6%飆升至2019年的30%;僅2016年一年,人民幣在南非的對外貿易中的使用就增長了65%。這些變化反映了金磚國家降低美元波動風險、加強貿易穩定的審慎戰略。
金磚國家還繞過美國主導的SWIFT支付系統,開發了替代支付系統,如中國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 (CIPS) 和俄羅斯的金融資訊傳輸系統 (SPFS),而印度基於盧比的貿易結算機制也在區域貿易中挑戰著美元的主導地位。這些系統在跨境貿易中提供了安全、獨立的渠道,增強了相關國家的金融主權。
2024年,五個金磚創始成員國的外匯儲備總額超過4.5萬億美元。它們將外匯儲備多樣化投資于歐元、日元和黃金等替代性貨幣和資産,目的是加強金融穩定。黃金儲備的增長尤為顯著:俄羅斯的黃金儲備從2015年7月的1250噸增加到2023年12月的2350噸,而中國從2015年6月的1658噸增加到2023年12月的2235噸。
當發展中經濟體的金融體系與美元緊密掛鉤時,它們面臨風險也很大。如果它們對美元過於依賴,則美國的利率、量化寬鬆或其他貨幣政策的變化可能引發資本外流、貨幣匯率波動和經濟失穩。相反,通過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全球南方”國家可以使自己免受這些外部衝擊,並對國內經濟政策保持更大的控制權。美國的制裁已成為經濟脅迫的有力工具,尤其是針對俄羅斯、伊朗和委內瑞拉等國。“去美元化”的努力為這些國家提供了一種不受美國制裁影響的國際貿易和金融機制。例如,美元在俄羅斯國際儲備中的份額從2018年3月的約43%大幅下降到2023年的10%左右。這一戰略轉變使俄羅斯得以在西方制裁的情況下維持經濟活動。
金融主權是國家獨立自主的一個基本特徵。當一個國家嚴重依賴美元時,它實際上等於把對本國貨幣政策關鍵方面的控制權交給了美聯儲。“去美元化”使各國能夠重新獲得這種自主權,根據國內經濟需求而不是外部貨幣波動來制定貨幣政策。對發展中經濟體來説,匯率波動會使貿易競爭力下降,償債成本增加,通脹壓力高企。通過本幣或其他穩定貨幣結算,金磚國家可以減少這些風險,併為企業和消費者創造更可預測的經濟環境。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目前的全球金融架構明顯更有利於發達經濟體,尤其是美國。金磚國家通過創建替代性金融機構和機制,推動形成多種貨幣和金融架構並存的多極體系。這種演變有助於發展中經濟體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獲得更大的公平性和話語權。多樣化的貨幣儲備和貿易結算體系有助於提升各國經濟韌性。
儘管金磚國家已經取得了這些進展,但在建立全面一體化的金融架構方面仍存在挑戰。金磚國家之間的經濟結構、政治優先事項和發展階段存在差異,使協調過程更加複雜化。此外,美元仍在全球金融中佔據主導地位,向替代體系的過渡需要大量投資和制度建設。一些批評人士認為,“去美元化”可能會導致全球貿易的成本和複雜性增加。還有人擔心可能出現新的主導貨幣,即用另一種霸權貨幣取代美元。然而,金磚國家的做法強調多元化戰略,而不是用某一種貨幣取代美元。
通過創建替代性金融機構和工具,金磚國家正在為打造一個更加平衡的全球金融體系奠定基礎。這種轉變有望增強發展中經濟體的金融主權,使美國出於政治動機而施加的單邊制裁有效性大打折扣,並促進國際貨幣關係穩定。隨著金磚國家不斷擴員,“去美元化”可能會獲得新的動力。創建金磚國家貨幣,或在貿易中擴大本幣使用,可能進一步挑戰現有的金融秩序。此外,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等技術創新為無需美元作為仲介的全球交易提供了新的途徑。
“去美元化”不是對全球經濟體系的威脅,而是創造一個更具韌性、更公平、尊重所有國家主權和經濟利益的架構的機會。對“全球南方”國家來説,“去美元化”的根本意義在於保護國內經濟免受外部衝擊,維護財政自主權,並參與更加多極化的世界秩序。全球金融體系的多元化演變可能是漸進式的,但最終有望帶領我們進入一個更加穩定和公平的國際經濟關係新時代。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本文原文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原標題為 "In search of financial autonomy"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