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鄉村教育建設 賦能鄉村文化振興
作者:陳建超(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福建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鄉村不僅要塑形,更要鑄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離不開文化振興,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內在動力,對於增強鄉村凝聚力和提升鄉村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有利於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加強鄉村教育建設,作為鄉村地區傳授知識和教化人心的基本途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鄉村教育能夠運用現代技術展示鄉村文化,搭建與城市文化交流的平臺,促進城鄉文化融合發展。鄉村教育要厘清自身定位,充分發揮其社會職能和獨特優勢,主動融入和服務於鄉村文化振興的需要,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強大支撐和智力支援,賦能鄉村文化振興。
新時代,加強鄉村教育賦能鄉村文化振興,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找準著力點。一方面,在鄉村學校教育中傳承鄉土文化。鄉土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內容。鄉村學校教育是傳承鄉土文化的關鍵方式,坐落在具有地域特色鄉土文化中的鄉村學校理應成為鄉村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在鄉村學校教育中,要以鄉土文化滋養教育,將鄉土文化與現代教育理念相結合,有效利用鄉土文化資源,深入挖掘鄉土文化中蘊含的道德規範、高尚情操和價值理念。通過創新教育模式,使鄉村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強鄉村學生對鄉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孕育鄉土文化人才,讓鄉村學校教育承載傳承鄉土文化的使命,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另一方面,在鄉村職業教育中融入鄉村文化元素。黨中央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提出,支援舉辦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鄉村職業教育為廣大農民提供了教育機會,發展鄉村職業教育,在提升鄉村居民職業素養的同時,充分利用鄉村職業教育平臺,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在就業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等職業教育中,盡可能與當地鄉村文化相結合,更多地融入鄉村文化元素。在鄉村職業教育教材中,增加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章節,為鄉村居民系統梳理鄉村文化內涵,提高鄉村居民文化素養。此外,鄉村職業教育還可以開展鄉村文旅、文創和非遺傳承等特色培訓,使鄉村居民在接受職業教育後,投身鄉村文化産業發展實踐。
以鄉村教育更好賦能鄉村文化振興,促進新時代鄉村教育高品質發展是基本要務。首先,要因地制宜、按需適配繼續加大鄉村教育投入,改善鄉村辦學條件,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建立健全鄉村教育品質評價體系,以評促建,持續提高鄉村教育品質,最大限度滿足鄉村適齡學子對高品質教育的需求;注重對鄉村學生思想道德、鄉土文化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傳承鄉村中那些寶貴的優秀傳統文化,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們深入了解和認同自己的鄉村文化根源。
其次,要不斷增強鄉村居民教育意識,營造積極向上的全民學習氛圍。優化城鄉職業教育資源配置,完善鄉村職業教育設施,提高鄉村職業教育水準,讓職業教育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加油站”,為鄉村培養更多技術型人才,更好服務於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最後,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是推動鄉村教育賦能鄉村文化振興的應有之義。應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高標準建設鄉村教師隊伍,加大城鄉教師交流力度,提高中小學教師綜合素養,推動鄉村教師定向培養提質增效,拓展鄉村教師補充渠道,優化鄉村教師隊伍結構。確保鄉村職業教育教師掌握實踐技能、了解鄉村文化、懂得鄉村基本情況,能夠傳授對農民實用、好用的職業技能。
《光明日報》(2025年04月01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