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關稅舉措損害全球經濟增長
近期,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宣佈加徵關稅舉措,尤其是對進口鋼鐵、鋁和汽車的關稅措施,引發全球關注。對此,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希爾德加德 穆勒日前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特朗普政府的關稅舉措令人擔憂,這種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不僅會損害全球經濟增長,還會對德國汽車工業在美國市場的投資和就業産生負面影響。
穆勒表示,德國汽車工業在美國有大量投資,加徵關稅可能導致企業成本上升,削弱企業競爭力。“我們呼籲通過對話解決貿易爭端,避免進一步的關稅升級。自由貿易和開放的全球市場是德國汽車工業成功的關鍵,任何形式的保護主義都會對行業造成損害。”穆勒説。
談到中德汽車工業之間的合作,穆勒表示,“中國不僅是德國汽車工業的重要市場,也是全球電動汽車和數字技術發展的關鍵驅動力。雙方在電動汽車和電池技術領域有著緊密合作。未來德國汽車工業將繼續在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方面與中國深化合作”。
針對當前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案,穆勒表示,關稅不應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工具,而應通過對話和合作來解決貿易爭端。她強調,德國汽車工業希望看到歐中之間達成公平、互利的貿易協議,以確保電動汽車市場健康發展。
談到德國汽車工業的發展瓶頸,穆勒指出,德國汽車工業正面臨多重挑戰,包括全球市場競爭加劇、能源轉型、數字化轉型以及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她強調,德國汽車工業在全球範圍內仍然具有強大競爭力,尤其是在技術創新和産品品質方面。但隨著全球市場的變化,尤其是電動汽車和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德國汽車製造商必須加快轉型步伐。
在穆勒看來,德國汽車工業正在積極推動電動化和數字化轉型。“未來5年,我們計劃在研發和創新領域投資3200億歐元,其中2200億歐元將用於電動汽車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穆勒表示,德國已經在自動駕駛、車聯網和人工智慧技術上取得了一些重要進展,但仍需進一步加大投入。
穆勒表示,隨著汽車工業向電動化轉型,傳統的內燃機工作崗位可能會減少,但新的就業機會將在電池製造和其他新興領域出現。預計到2035年,德國汽車工業將創造約45000個新的就業崗位,“當然,這一轉型也帶來了挑戰,尤其是對中小型供應商而言。我們呼籲德國政府提供更多支援,幫助這些企業應對轉型帶來的壓力”。
穆勒表示,2025年將是德國汽車工業的關鍵一年,政府的政策支援對汽車工業轉型至關重要。她呼籲新一屆歐盟委員會和德國政府提供更多的資金和政策支援,特別是在研發、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政策方面。“只有通過政府、企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德國汽車工業才能在全球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穆勒説。 (經濟日報駐柏林記者 陳希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