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理響中國】以返崗開工為契機,激發經濟增長內生動力

2025-02-17 17:06:0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春節假期結束後,全國各地的務工人員踏上返崗之路。幫助務工人員及時返崗,不僅助力企業迅速恢復生産、提升效率,還通過增加勞動者收入,推動消費升級和投資增長,形成經濟發展的良性迴圈。各地政府敏銳地捕捉到這一關鍵節點,紛紛出臺一系列貼心舉措,全力幫助務工人員順利返崗,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根基。

  據交通運輸部預測,2025年春運期間全國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達90億人次,同比2024年春運增長約7%,這預示著就業市場將迎來新一輪的供需對接。各地政府開通免費專列或包車,助力務工人員安全便捷返崗。

  在為勞動者提供交通服務保障的同時,各地也通過多種形式在就業招聘環節中傳遞關懷。各地還密集舉辦新春招聘會,廣東省的“南粵春暖”行動和四川省的“春風行動”等系列招聘活動在滿足當前就業需求的同時,也推動産業升級,引導勞動者有序流向新興産業和高端製造業。

  “點對點”直達運輸服務與各地多樣化的招聘活動相結合,有效促進了勞動力資源的跨區域流動和優化配置。最直接的招聘會甚至在“返崗專列”上就地展開。跨區域的勞動力流動,促進了不同經濟發展水準和資源稟賦各地區間的經濟合作和發展。

  提升返崗開工實效性的“組合拳”

  面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行業轉型與崗位變化導致的複雜就業形勢,需要協同政府、行業及企業力量,在全國性就業平臺搭建、産教融合、公共服務、財稅政策等方面形成政策組合,切實解決“招工難”與“就業難”並存的現象,平衡傳統産業用工過剩與新興産業人才短缺的行業性衝突,同時破除戶籍及公共服務供給限制導致的就業障礙。

  就業市場上的資訊不對稱是導致“招工難”與“就業難”現象並存的關鍵因素之一,應建設及推廣國家及地方就業平臺,並豐富招聘形式。目前,人力社保部的“就業線上”平臺和中國公共招聘網等國家級就業平臺,通過加強勞動供需雙方的資訊溝通,構建了從“崗位需求——技能培訓——勞務輸送”的全鏈條服務體系。此外,跨區域聯合招聘會以及針對特定行業或群體的小型招聘會,為企業和求職者提供了豐富多樣的選擇機會。招聘大集、夜間招聘會等形式新穎的活動,配合直播帶崗服務,為求職開闢了既方便又富有創意的新途徑。線上線下的融合,加上社交媒體與視頻直播的應用,突破了傳統招聘方式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局限,使得求職者能夠以更高效的方式接觸到潛在的工作機會。同時,零工經濟服務平臺,如零工市場、零工驛站等發展也為那些偏好靈活工作安排的務工人員提供了有力支援,促進其順利就業。

  解決傳統産業用工過剩與新興産業人才短缺,關鍵在於幫助傳統産業工人及技術人員掌握新興産業發展所需技術,同時優化多層次教育體系的人才培養模式,以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近年來,多地積極探索“回爐再造”項目,針對傳統産業工人、高校畢業生以及其他有技能提升需求的群體,幫助他們學習新興産業技術,成為複合型人才。以上海市為例,在人社部《製造業技能根基工程實施方案》的指導下,一方面積極推動技工院校、職業院校、高校以及各類培訓機構與先進製造業企業合作共建,推行工學一體化等模式,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同時深入企業實踐,掌握實操技能。另一方面探索組建一批以製造業為核心、強調創新且成效顯著的技工教育聯盟,增強技能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例如,上汽集團與同濟大學、上海南湖職業技術學院共同發起成立全國智慧新能源汽車行業産教融合共同體,致力於構建全行業、跨區域的産教融合生態。

  政府通過公共服務和財稅政策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一方面,推行社保卡跨省通用及異地醫保即時結算,確保務工人員異地享受公共服務;另一方面,推廣養老金全國“一卡通”等舉措,加速政務服務一體化進程。此外,政府還向那些吸納大量勞動力的企業提供了包括補貼或稅收減免在內的激勵機制。以浙江省為例,不僅對企業發放了擴崗補助,而且還制定了《浙江省就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這些政策的執行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地激發了企業穩定用工、擴大規模的積極性。

  構建務工就業服務的長效機制

  返崗開工帶來的短期成效,如何將其轉化為經濟發展的長期動能,關鍵在於建立“個體能力躍遷——企業動能轉換——政府制度護航”三位一體的長效機制。通過提升勞動者技能,促進企業效率提高,進而增加政府稅收收入,反哺公共服務,形成經濟增長內生動力的良性閉環。

  從勞動者個體層面來看,勞動者的技能水準是其在就業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也是人力資本的核心價值所在。勞動者應通過終身學習,持續進行技能升級。推動勞動者主動學習,構建勞動者“技能提升——收入增長——消費升級”的良性迴圈至關重要。面向廣大的農民工群體,應建立終身職業技能認證體系,為農民工開闢持續提升技能的有效途徑,激發其內在動力。勞動者技能與市場需求若實現動態匹配,將直接提升其收入水準,改善生活品質,並有力推動消費升級。消費的增長又會帶動相關産業的發展,為勞動者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提升空間。

  企業應密切關注外部技術變化,致力於員工技能的轉型升級,與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緊密協作,共同承擔起幫助內部員工技能轉型以及增強外部勞動力儲備能力的重任。通過開展面向新興職業、崗位和技術的專業培訓,使在崗員工和潛在勞動者掌握適應新技術和新崗位需求的知識與技能。這不僅有助於企業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維持競爭優勢,而且有利於促進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政府應運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並通過就業服務平臺開展導向性宣傳,引導企業和勞動者根據市場變化進行適應性轉變。此外,在公共福利領域,應採取一系列措施,為短期失業人員和需要技能轉型的勞動者提供支援。同時,政府應設立專門的資金池,促進勞動力技能升級,並與行業組織及企業合作,幫助員工獲得新職位所需的專業知識和能力。針對關鍵性産業,建議中央及地方政府建立人才儲備機制,以應對未來的勞動力需求變化。

  (作者分別為北京聯合大學教授、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