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為全年經濟開好局起好步——各地力爭首季“開門紅”

2025-02-13 09:55: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走勢。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為“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的關鍵之年,做好一季度經濟工作、實現“開門紅”,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至關重要。

  新春伊始,各地紛紛推進重大項目開工,加快企業復工復産,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的姿態,全力衝刺蛇年經濟“開門紅”。

  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新年剛過,各地積極推動重大項目早開工、早投産,儘早形成實物工作量。

  2月12日,北京市平谷區一批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機器轟鳴、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全面鋪開,以“開局精彩”促“全局精彩”。本次集中開工的7個項目中,産業項目4個、基礎設施項目2個、民生項目1個,涵蓋農業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閒新時尚、“平急兩用”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總投資約33億元。

  “此次開工儀式,不僅有重點項目開工建設,還有一批招商活動,圍繞産業鏈共謀發展,更有一批項目簽約落地。”平谷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康旺樅介紹,下一步,將堅持“投資為綱、項目為王”,全力擴大有效益的投資,重點瞄準現代種業、食品營養、合成生物、現代物流、直播電商、文旅休閒等産業細分,力爭形成一批體量規模大、技術水準高、帶動效應強的優質産業項目,以項目創新帶動産業創新,加快産業轉型升級。

  農曆新春首個工作日,湖南省瀏陽市57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在瀏陽經開區的集中開工儀式現場,一輛輛工程車、挖掘機一字排開,一批後勁強、前景好的重點産業項目正式動工。此次集中開工的57個項目包括産業項目41個、基礎設施項目6個、社會民生項目10個,預估總投資258.78億元,2025年度計劃投資157.71億元。

  2月6日,天津市寧河區在項目建設一線召開推動會,以項目建設“高品質”點燃經濟發展“強引擎”,確保實現開門穩、開門紅。今年,寧河區統籌規劃市區兩級重點項目114個,總投資達722億元,涵蓋基礎設施、新能源、文化旅遊等領域,將引領區域産業升級,並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改善群眾生活。寧河區委常委、副區長沈潔説,今年將堅持“項目為王”,以産業煥新帶動科技創新、支撐城市更新,以做優增量推動盤活存量、有效提升品質。寧河區將圍繞資源稟賦引入大項目、好項目,力爭一季度“開門紅”。

  廣西壯族自治區園區辦加強項目謀劃包裝,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援,統籌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一般債券等各類資金,引入更多社會資本建設園區,提升園區承載力。近期,全區産業園區404個投資超億元項目開竣工,總投資3358億元,為實現一季度經濟“開門紅”打下堅實基礎。

  企業忙生産趕訂單

  開局新氣象,萬事競爭先。當前,各地加快推動企業復工復産,企業開足馬力忙生産、趕訂單、拓市場。

  組裝器材、調試設備、投入生産……在愛瑪數控生産車間,工人早已進入工作狀態。“我們企業正月初八開工,各條生産線‘火力全開’忙生産、趕訂單。”東莞市愛瑪數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國權説。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先進製造業強市,東莞以“開年即衝刺”的姿態擂響戰鼓,廣大企業迅速切換至“趕訂單模式”,全力衝刺新一年的生産目標。截至2月11日,全市企業開工率為98.72%,全市企業返崗率為97.88%,目前全市返崗人數約335.53萬人。

  位於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國藥集團容生制藥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機器高速運轉。“今年以來,公司訂單持續增長,春節前我們就將訂單下發到各生産部門,水針車間不停産,凍乾粉車間和固體製劑車間也只放了4天假。現在企業滿負荷生産,正全力以赴趕訂單,全力奪取首季‘開門紅’。”國藥集團容生制藥有限公司副總監孫小院告訴記者。

  在浙江,寧波峰梅新能源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奏響了新春的生産序曲。自正月初四提前開工以來,企業各部門職工已陸續返回各自崗位,目前到崗率已超過98%。走進企業的新能源工廠,一排排中大型設備映入眼簾,BDU(電池配電單元)注塑和裝配生産線馬力全開,正負極BDU總成、定子連接器等産品經過數道工序陸續下線進入自動倉儲系統。

  寧波江北區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月5日,江北區工業用電量達321.8萬千瓦時,産能利用率達51.9%,復工率達71.9%。

  做好服務保障工作

  為保障經濟實現“開門紅”,各地通過跨省招工、政策幫扶、精準服務等舉措,全力破解企業用工等難題,推動企業穩産達産。

  春節假期還未結束,東莞市便啟動跨省招工行動。正月初五起,東莞市人社局組織企業赴貴州銅仁、湖南湘西等地開展勞務對接,提供崗位3800余個,達成就業意向1050人。同時,通過“點對點”專車專列接回銅仁畢節等地返莞返崗員工約1500人,正月期間預計接返約3000人,確保務工人員“出家門、上車門、進廠門”。

  為鼓勵企業穩崗擴崗,東莞加快兌現新增就業補貼,對招用非莞籍新員工的企業按1000元/人給予補貼,單家企業最高30萬元。東莞市工信局同步推進惠企政策落地,並計劃一季度完成100家“未來之星”倍增企業遴選,對達標倍增企業最高獎勵50萬元。

  在廣西,南寧市優化營商環境,落實領導幹部服務重大項目重點企業等機制,推動服務企業從“解決問題”向“創造價值”延伸。柳州市充分發揮産業領導小組和九大産業攻堅小組作用,嚴格落實“七個一批”工作機制和常態化推進機制,以務實管用的保障機制確保各項工作落實落細。

  在河南,武陟縣堅持把創優環境、服務企業作為實現“開門紅”的重要措施,突出對各領域骨幹企業的幫扶,確保“服務不打烊、生産不停工”。以“萬人助萬企”活動為抓手,深化政企“親清面對面”、納稅50強包聯等機制,用好工業企業助企紓困平臺,著力解決企業節後用工、用能等問題;健全“高效辦成一件事”常態化推進機制,分領域、分鄉鎮做好惠企政策歸集、解讀、兌現,推動各類惠企政策應享盡享、免申即享。

  (文/經濟日報記者 童 政 謝 瑤 鄭 楊 鬱進東 韓秉志 商 瑞 夏先清)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