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習言道丨20天內兩赴東北,習近平談到幾個關鍵詞

2025-02-11 08:5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2月9日電 題:20天內兩赴東北,習近平談到幾個關鍵詞

  在哈爾濱出席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開幕式並舉行外事活動後,2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春聽取了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

  今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曾赴遼寧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20天內,總書記兩次來到東北,足跡涵蓋了東北三省。

  “東北來得比較多,我十分關心這裡的振興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曾這樣強調自己對東北振興的高度重視。

  東北地區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北大倉”“老工業基地”“共和國長子”……從這些時代標簽中亦能看出,在中國發展的時空坐標上,東北有著極為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如何推進東北全面振興?總書記近期東北之行提到的幾個關鍵詞,意涵豐富。

  ——改革開放

  “東北全面振興,歸根到底靠改革開放。”

  今年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在兩次東北之行,習近平總書記都強調了改革開放。

  改革怎麼幹?他強調,“抓改革要進一步聚焦問題、突出重點、破解難點”,“要瞄準制約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堵點卡點和民生領域的難點痛點問題”。

  開放怎麼抓?他指出,“各級幹部要提高在開放條件下想問題、作決策、抓工作的本領”,“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新質生産力

  東北地區傳統産業比重較大,“老樹如何發新芽”是振興發展的關鍵。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産力”,要求東北地區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近期東北之行,總書記特別提到了“新興”與“傳統”的關係,“傳統産業要強化産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要守牢實體經濟這個根基,統籌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優勢産業壯大和新質生産力培育”。

  新與舊、破與立,總書記反覆闡明這些辯證關係。

  冰雪經濟是東北地區新增長點。

  “來到哈爾濱,我們真切感受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向來華出席哈爾濱亞冬會開幕式的國際貴賓這樣介紹。次日,在長春,他再次強調,利用冰雪、自然風光、民族風情等特色資源發展旅遊業。

  ——現代化大農業

  作為“大國糧倉”,東北全面振興離不開農業振興、鄉村振興。

  東北三省是中國糧食主産區,糧食産量佔了全國糧食産量五分之一以上。當好國家糧食穩産保供“壓艙石”,是東北的首要擔當。

  這些年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北振興的多次座談、考察中,“現代化大農業”高頻出現。今次,他在吉林再次強調,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

  “做足做活‘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文章,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促進城鄉共同繁榮”……

  如何破解農産品附加值低、經濟效益差的難題,如何統籌謀劃城鄉佈局、産業發展,總書記論述精闢,深入淺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10多次踏上東北大地,三次親自主持召開高規格座談會,為東北振興擘畫路徑。

  信心賽黃金。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只要有信心,未來可期。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中,東北一定能夠重振雄風、再創佳績。”

  |出品人:陳陸軍

  |總監製:張明新

  |總策劃:俞嵐

  |策劃:吳慶才

  |統籌:馬學玲

  |執筆:闞楓

  |校對:孫靜波

  |視覺:雷宇竺

  |中國新聞網“習言道”工作室出品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