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潮流裏挖潛能(評論員觀察)
數字技術推動消費場景創新、消費環境向好,破解了制約消費的堵點痛點問題,為提振消費、擴大內需提供了有力支撐
數字技術的魅力,不僅在於融合萬物、無遠弗屆的穿透能力,還在於打破隔閡和限制的賦能能力
今年春節,有一個感受格外突出:過年出行、購物更輕鬆了。
往來的旅途不再大包小包,提前網上下單,給家人的新年禮物直接快遞到家;購新年衣服,選擇多樣了,可去商場試,也可“雲試衣”,隨心所欲;出門開車原本擔心停車難,打開導航APP發現可以提前顯示目的地附近空余停車位資訊……數字消費成潮流,更多選擇、更新體驗讓春節假期新意不斷、便利十足。
透過春節消費這個窗口,我們可以發現,數字技術已經深度融入生産生活的方方面面,拓展著生活的邊界,也給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數字消費的新潮流,源自企業的數字化改造和轉型。數字技術創造高品質供給、引領帶動新需求,不僅為企業發展打開新空間,也為消費者提供新選擇,不斷激活國內經濟大迴圈的動力和潛能。
深厚潛能,來自持續創新的産品服務。通過數字互動長卷體驗堆雪人,AR冰箱貼讓遊客可以把美麗冰雕“捧在手中”,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玩法再上新,熱度不減;人臉識別的門鎖、“指哪掃哪”的掃地機器人、根據屋內環境變化自動調節運作模式的空調,智慧家居以突出的便利性贏得越來越多青睞;遠端控制、自動泊車、語音助手等功能改善駕乘體驗,成為人們選購新車時的重要參考因素……融合了數字技術,産品賣點十足,有效激發居民消費熱情。
深厚潛能,來自持續優化的消費環境。數字技術被廣泛應用在消費的各個環節,推動線上與線下、業態與場景融合發展,讓消費者不僅買得輕鬆,而且買得舒心、買得安全。掃描二維碼免掉了攜帶現金的煩惱,如今連來華旅遊的外國遊客都學會了刷臉支付、刷掌支付,支付更方便了。農産品的種植過程、採摘時間地點,水産品的漁船資訊、捕撈時間地點,都可以通過掃描“溯源碼”獲取,消費更安心了。數字技術推動消費場景創新、消費環境向好,破解了制約消費的堵點痛點問題,為提振消費、擴大內需提供了有力支撐。
深厚潛能,來自不斷拓展的消費群體。不僅年輕一代成為數字消費主力,其他群體同樣有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蘊含著巨大的消費潛力。比如,農村居民過去受制于商業基礎設施水準,趕大集是主要消費方式;如今村村通寬頻、快遞進農村,農村居民隨時隨地拿出手機就能“買全國、賣全國”。又如,看直播、拍短視頻、上網課,老年人暢遊網際網路,“網際網路沖浪”讓“銀發經濟”有了更廣闊前景。
“日用而不覺”的便利,靠的是研發端的不懈更新,靠的是應用端的推陳出新。“雲試衣”依託的是AR技術,輕鬆停車得益於停車場數據互聯互通,無人機陣形有序調整離不開算力的支撐。好技術不能放在實驗室裏“睡大覺”,強化技術迭代創新和推廣應用,才能最大化發揮科技第一生産力的作用。特別是在多個行業或領域廣泛應用共性數字技術,更應統籌發揮“兩隻手”作用,讓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相映生輝,為數字生活再添臂膀。
數字技術的魅力,不僅在於融合萬物、無遠弗屆的穿透能力,還在於打破隔閡和限制的賦能能力。過去因年齡、地域、城鄉等因素而産生的鴻溝,如今都在逐漸消散,各類消費群體幾乎都能獲得暢享數字技術紅利的機會和渠道。不久前,《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印發,開啟新一輪以數據為中心的數字基礎設施佈局。健全完善提供數據採集、流通、利用、安全服務的新型基礎設施,數字消費必能潮流浩蕩、惠及更多人群。
數字技術助力美好生活,過去不敢想像,而今觸手可及。用好數字賦能,在新供給、優環境、擴渠道上下更大功夫,定能充分激發消費意願,化潛力為動力,變機遇為現實,把優勢變勝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