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春節 世界的節日
百節年為首。當中國人慶祝千百年的節日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與世界共享節日的歡慶。
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歡樂春節”廟會現場,中塞民眾一起迎接乙巳新春。
在荷蘭海牙,“歡樂春節”彩繪電車為街頭增添濃厚的中國年氛圍。
在英國倫敦,倫敦眼亮起“中國紅”,舞龍、舞獅表演精彩上演,現場鑼鼓聲震耳欲聾,年味兒濃厚熱烈。
目前,全球已有近20個國家將春節作為法定節假日,全球約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慶祝農歷新年。
它既是中國人的節日,也備受世界人民的喜愛。
春節,為世界感知中國打開一扇“窗”。
在遙遠的西非國家科特迪瓦,阿比讓一所中學的師生們齊聚一堂,共同在氣球上寫下“新年快樂”的拼音,共享熱鬧中國春節的節日氛圍。
春節,為中外文化交流架起一座“橋”。
在南非立法首都開普敦,“開普敦中國年”活動為維多利亞港區披上節日盛裝,年味十足的中華文化視聽盛宴接連上演。人們因春節而相聚于此,交流各自文化的異同。
春節,凝聚著世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
在馬來西亞華人中,“撈生”是一道帶有吉祥意味,祈求來年好運、發財的菜式。在粵語里,“生”與“升”諧音,越撈越“升”,代表人們對新的一年美好的祝願。
“希望我們所有人,無論身處何地,都能共同迎來和平與健康。”德國北威州議會第一副議長萊納·施梅爾策說。
“我衷心祈願蛇年能為世界人民帶來富足與安康。”荷蘭皇家音樂廳樂團首席中提琴邁克爾·吉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