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光明論壇】從用電量增長看我國經濟向好、向綠、向新而行

2025-01-27 17:08: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光明論壇】

  作者:趙恒春(河北省社會科學院人力資源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近日,國家能源局發佈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達9852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8%,表明我國經濟活力持續釋放。需注意的是,此前國家統計局經初步核算顯示,2024年全年國內生産總值134.9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0%。經對比可發現,2024年用電量增速明顯超過了經濟增速。用電量作為反映經濟增長的“晴雨錶”,為何兩者之間出現明顯溫差?這一現象反映出經濟運作的什麼新特徵和新趨勢?

  國家能源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二産業全年用電量6.39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1%。其中高技術及裝備製造業2024年用電量同比增長10.3%,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等四個行業用電量增速超過10%,尤其是交通、工業和建築等領域貢獻突出。如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爆髮式增長,截至2024年底全國保有量達3140萬輛,充電需求不斷加大,成為電力消費的新增長點。工業領域“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項目持續落地,傳統高耗能産業改造升級,為用電量增長注入新動力。第三産業用電量1.8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9%,也離不開數字經濟的深入推進。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等新興行業發展迅猛,大數據中心、5G基站及人工智慧模型訓練等高耗電産業發展不斷加快,導致用電量持續攀升。用電結構的新變化、電力消費的新場景,折射出我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傳統産業加速升級及居民生活品質的提升,是我國經濟向好、向綠、向新的生動注腳。

  經濟的持續向好也為就業市場帶來積極連鎖反應。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宣佈,2024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達1256萬人,成功實現全年“1200萬人以上”的城鎮新增就業目標。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1%,低於5.5%左右的預期目標,這是經濟發展成果惠及民生的直接體現。産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新興産業的蓬勃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以智慧製造産業為例,其涵蓋工業機器人研發、智慧裝備製造、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運營等多個領域,對機械工程師、電氣工程師、軟體工程師等的需求極為旺盛。不同專業背景的勞動者在這一領域都可施展才華,併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撐。為鞏固這一良好態勢,可從以下層面持續發力:

  宏觀政策層面,深入推進“兩新”政策(即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通過推動設備製造、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電腦通信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上下游産業同步發展。進一步落實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企業等給予更多稅收優惠,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確保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維持較低的資金獲得成本,為企業融資和居民消費提供良好金融條件。

  産業發展層面,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鼓勵市場主體開展核心技術研發,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突破關鍵技術瓶頸,推動産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加強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深度融合,延長産業鏈條,推動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製造化,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提高産業附加值。根據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合理規劃産業佈局,引導産業向優勢區域集聚,充分發揮産業集群的輻射帶動作用,提高協同發展水準。

  加速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加大對太陽能、風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提高清潔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減少碳排放,助力實現“雙碳”目標,推動經濟向綠髮展。加強能源科技創新,推廣應用節能技術和設備,提高電網智慧化水準,提升電力輸送和分配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水準,夯實經濟發展硬體支撐。

  2024年全社會用電量的增長及供需結構的優化是我國經濟持續向好、向綠、向新的積極信號。需抓住這一契機,採取有效措施強化“軟硬”環境,持續完善政策支援體系、推動産業升級、擴大消費需求、優化能源供應的時間和空間維度,為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和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全面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光明日報》(2025年01月27日 02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