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近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以“千萬工程”牽引城鄉融合發展縮小“三大差距”推進共同富裕先行示範的實施方案》,結合自身發展實際提出一系列舉措,吹響了該省在推進共同富裕中先行示範的衝鋒號。
城鄉融合發展是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問題的內在要求,也是激發內需潛能、拓展高品質發展空間的重要路徑,更是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關鍵抓手。近年來,各地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在實現城市和鄉村互補互促、共同繁榮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未來,還需採取更加務實的措施有效推進改革。
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縣域範圍內的縣城和中心鎮,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鄉村,是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紐帶。為此,應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推進空間佈局、産業發展、基礎設施等縣域統籌,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培育一批農業強縣、工商大縣和文旅名縣,使縣域成為經濟新增長點。做大做強縣域特色産業,以産業帶動農民就近就業、就地就業。
提高城鄉空間發展的協同性、整體性。我國城鄉區域覆蓋面廣、縱深空間大,這為各地發揮城鄉區域比較優勢、促進城鄉區域協調聯動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實踐場景。一方面,統籌城鄉規劃建設,做到一體設計、一併推進。根據不同地區的地理條件、資源稟賦、産業基礎、文化習俗等差異,優化城鎮和鄉村空間規模、佈局和結構,積極探索不同的城鄉融合發展路徑。另一方面,加快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促進宜居、韌性、智慧、綠色、人文等新型基礎設施一體化投資建設。
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早年的浙江,曾以連接杭州臨安清涼峰和溫州蒼南大漁鎮的“清大線”為界,呈現出明顯的“山海”分割發展落差。如今,通過“山海協作”,浙江成為全國城鄉差距最小、區域發展最均衡的省份之一。可見,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是構建新型城鄉關係、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舉措。為此,應完善要素市場制度和規則,繼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財政投入保障機制,鼓勵更多優質資源要素配置到鄉村全面振興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同時,優化城鄉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完善現代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和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營造出鼓勵城鄉人才資源雙向流動的良好創新創業環境。
積極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儘管城鄉在教育、醫療、社保、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方面都實現了“有”,但公共服務品質一定程度上仍存在參差不齊的問題。應把補齊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短板放在重要位置,有序推進城市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向農村延伸。圍繞實施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充分保障農業轉移人口作為城市居民的各項權益。對重點生態功能區、農産品主産區、困難地區提供有效轉移支付。抓住城鄉居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提高公共服務水準。
推進城鄉融合,既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各地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的融合模式,形成內在的、自發的統籌推動機制,注重城鄉融合發展各項改革措施的關聯性和耦合性,在發展中促進相對平衡,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構建城鄉高品質發展共同體。(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蔡青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