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大市場看中國年 | 逛百年大集 尋鄉愁記憶

2025-01-24 21:11: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天津1月24日消息(記者褚夫晴 韓雨晨 實習記者李駿宇)隨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在街道上,天津蘆臺大集在“人聲”中甦醒,用一場熱鬧非凡的盛會迎接新年的到來。

  蘆臺大集距今已有約350年曆史,最早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康熙年間,農曆逢三、逢八開集。作為天津市規模最大的農村大集,它不僅勾勒出最鮮活的城市煙火,更成為當地人們心中的文化地標。

  “一口鍋”燜出幸福味道

  “開鍋咯!”隨著直徑2.25米的“寧河第一鍋”鍋蓋打開,騰騰熱氣翻滾而上,稻米的清香、肉的濃香融合著蘑菇鮮香的肉燜米飯即將出鍋,讓大鍋前等待的眾多遊客翹首以盼,只為嘗上一口地道美食。

  用“寧河第一鍋”製作非遺美食肉燜米飯(央廣網記者 褚夫晴 攝)

  “我老家就是寧河的,從小時候就吃過這肉燜米飯。這次坐大巴車來趕寧河大集,我特別高興。”剛拿到米飯,市民張阿姨就忙著往嘴裏送了一口,直呼吃出了小時候的味道。

  今年,蘆臺大集在原有基礎上增設35畝區域,加開“逛寧河 趕大集”主題年貨集,民俗表演、非遺體驗、百姓春晚在此匯聚,將最有年味的鄉村市集活躍了起來,讓最具活力的鄉村文化旅遊熱了起來。

  “我們組織農業企業、農戶帶著‘土特産’參加趕大集活動,同時還特別策劃了‘寧河第一鍋’活動,免費請老百姓品嘗寧河肉燜米飯、臘八粥、瓜醬、水溜丸子等特色美食,由此吸引更多的人氣客流。”天津市寧河區農業農村委副主任劉玉潔表示,很多遊客在這裡認識了寧河的紅瑤甘薯、岳川辣醬、曹莊草莓等農産品,既促進了當地農産品的銷售,也讓廣大消費者體味了趕大集過大年的濃厚鄉土氣息。

  一專區亮出非遺“絕活”

  擠過人群,不遠處的民俗表演舞臺上熱鬧起來,“镲镲镲”的飛镲表演開始了。“一镲一镲的打擊聲疊起來,就像海浪一樣,給人澎湃的感覺。”飛镲《海潮》表演者關有志介紹説,從一人到兩人打再逐漸演變為多人表演,飛镲已經成為一項獨特的技藝展示,見證著重大節日的到來。“每年我們都來表演,這個大集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熱鬧了。”關有志説道。

  舞臺一側,是蘆臺大集的非遺展示區,盆罐莊村制陶技藝、東豐臺鎮的木版年畫等市級非遺項目讓人目不暇接。這些傳統技藝在這裡得到了新的生命,不僅成為了人們觀賞的對象,更成為了可以觸摸、可以購買的商品。

  巧手媽媽團手工製作的絨花(央廣網發 實習記者李駿宇 攝)

  在擺滿葫蘆的攤位前,蘆臺葫蘆雕刻第四代傳承人馮皓正在精心雕刻,不一會兒,一個書法與葫蘆結合的作品展現在觀眾面前。“大家都以為這是烙畫,其實它跟烙畫的區別是可以觸摸,不掉色。”馮皓一邊回答著遊客新奇的提問,一邊展示著“絕活”。

  挨著葫蘆攤位,一朵朵嬌艷美麗的絨花整齊碼放,“戴絨花是天津媽媽的一種儀式感,今年又趕上‘雙春年’,寓意特別好。”寧河區蘆臺街道悅港灣社區書記李紅表示,絨花又稱“媽媽花”,是天津女人除夕夜頭上戴的飾品。“社區巧手媽媽團利用半個月時間,手工製作出1000多朵絨花。”

  一群人趕集尋“年味兒”

  從瓜果蔬菜到日用百貨,從地方特産到非遺體驗,蘆臺大集上近千個攤位從南逛到北,一眼望不到頭。寧河大米、七里海河蟹等當地特色農産品更是吸引了眾多顧客駐足選購。

  蘆臺大集人頭攢動(央廣網記者 褚夫晴 攝)

  川流如織的人群讓趕大集的腳步愈加放緩,從東北來的曹先生正喝著免費提供的蘆根。“這個地方太大了,既能免費品嘗各種非遺美食,還能觀看各種各樣的表演。”曹先生感慨地説,他已經逛了兩個多小時,“大夥兒這麼熱情,雖然天很冷但是心裏很熱乎。”

  “這裡攤位多,種類齊全,第一次過來感覺挺好。”手裏騰不出空的市民張先生也迎上來開心地説,年關將至,一家三口特意從天津市北辰區趕來體驗年味。

  面對鏡頭,9歲的薄欣雨也迫不及待分享著趕大集的新奇體驗:“這裡有我愛吃的蘿蔔,香甜可口的紅薯,還有沒吃過的小饅頭蘸醬……”稚嫩的童聲淹沒在鼎沸的人聲裏,歡快的笑顏映襯出過年的欣喜。

  蘆臺大集自臘月初八盛大開集以來,累計吸引人流量近50萬人次,綜合性收益近3000萬元。這個蘊藏著人文魅力和鄉土氣息的大集,不僅是天津特色、特産的鮮活展現,更是人們心中難以忘懷的鄉愁記憶。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