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為了千年的迴響

2025-01-24 21:07: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來源:1月24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李俊 袁月明

  每年春節將近,河南郟縣三蘇園都會迎來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剛剛過去的臘月十九,是一代文豪蘇東坡988歲生日。距離坡仙千年誕辰,只剩最後12年。

  早上7點,天光未亮,一個消瘦的身影出現在三蘇園內。

  從景區大門出發,經三蘇紀念館,過東坡布衣像,繞行廣慶寺,在數百棵古柏的環抱之中,蘇軾墓、蘇轍墓及其父蘇洵的衣冠冢一字排開。偶有翻空白鳥,從“一代文章三父子,韆鞦俎豆兩峨眉”的楹聯旁掠過,鳴聲入耳。

  1月19日,遊客在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三蘇園景區蘇軾墓前拜謁。本組圖片均由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就這樣,伴著氤氳的寒氣,剛剛值完夜班的王建根,又開啟了新一天的巡護工作。

  “這裡看看,那裏瞧瞧,走一圈下來要五六千步。”今年58歲的王建根,是三蘇園的一名安保人員,也是土生土長的蘇墳寺村人。按要求8點半上班的他,總是要提前過來轉一圈才放心。

  “平均每天走多少步?”記者問。

  “怎麼也得兩萬步。”王建根搓搓手,黝黑的臉上顯出幾分驕傲的神采。整個三蘇園景區,已不知被王建根用腳步細細丈量過多少遍。

  蘇墳寺村,這個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西北隅的小村莊,因蘇軾埋骨於此而得名。站在村中向北遠眺,可見東西兩道小山逶迤而下,宛若一對細眉,故有“地雖郟鄏,山曰峨眉”之稱。

  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三蘇園景區。

  “從我爺爺的爺爺算起,我們家祖祖輩輩都為三蘇出過力哩!”巡護完一圈,日頭已攀上樹梢,將搖曳的樹影投在四週的院墻上。王建根告訴記者,他家距離這道墻不過幾米。“我2019年從外地回到村裏,開始接替哥哥巡護三蘇園。”在那之前,他的哥哥王留根已經在三蘇園工作近20年。

  記者來到蘇墳寺村走訪這天,是東坡先生誕辰翌日。

  “今年‘壽蘇’,我們不僅聯動惠州、儋州等地做了直播,在三蘇園現場,還來了幾十位書法家義寫春聯。”年輕的景區講解員張騰飛打開手機,向記者展示著他昨天拍攝的照片,人頭攢動,好不熱鬧,“遠近遊客,差不多來了1萬人呢!”

  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三蘇園景區。

  “慶生”過後,喧囂散去,中原小村重回往日的平靜,像已經過去的900多個年歲那樣,靜默卻堅定地,與東坡朝夕相伴。

  在一眾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郟縣三蘇祠和墓知名度並不算高,三蘇園景區每年的遊客接待量最高也不過十幾萬人次,但這並不妨礙當地人一如既往地敬畏與守護著三蘇。

  通往墓園的甬道上,只見石望柱、石馬、石虎等依次排開。“這裡原本有6對石像生,上世紀九十年代,丟了一對石犼,一直沒能找回來。”已過杖朝之年的丁清,曾任三蘇紀念館首任館長,每每提起石犼,他都心痛不已,“好在如今園區的人防、技防水準越來越高,這些珍貴文物再也不會丟了。”

  1月19日,遊客在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三蘇園景區宋柏樹下休息。

  甬道兩側,4棵粗壯的宋柏鬱鬱蔥蔥,一簇簇寫著“感恩守護”的紅綢帶綴滿枝頭。

  “有人説這是蘇轍栽的,有人説這是蘇家後人栽的。”丁清説,“無論如何,在當地村民心中,東坡就像自己家裏過世的老人一樣。大家守著東坡,東坡也守護著全村人。”

  蘇墳寺村黨支部書記王留勳告訴記者,“保護三蘇”已成為烙印在當地人血脈裏的“規矩”。“老人們告訴孩童、當地人告訴外來戶,這墳院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只能進不能出。文物本體一直被保護得很好。”

  1月19日,遊客在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三蘇園景區遊玩。

  走進三蘇祠內,入目便是高大的元代三蘇泥彩塑像。記者上前細細瞻看,居中的蘇洵莊重恭謹,一派長者風範;蘇軾位於蘇洵左側,素凈白麵、目光堅毅,頭戴官帽、手扶腰帶,與趙孟頫畫作中的東坡形象幾無二致;另一邊的蘇轍,乍看之下無甚特殊,順著講解員的指引,才發現其右臂處空無一物。

  “這與當地流傳的蘇轍為百姓斷錯案後自斷右臂的傳説有關。”張騰飛説,“在全國其他地方也是看不到的。”

  在三蘇祠內,記者偶遇了從北京遠道而來的清華大學團隊,他們受當地文物部門邀請,為接下來如何更好地保護利用和傳承發展三蘇文化出謀劃策。

  在距離東坡千年誕辰12年之際,當地已行動起來,希望以嶄新的姿態,奔赴與東坡先生的千年之約。

  1月19日,人們在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三蘇園景區參觀。

  “保存如此完整的元代三蘇塑像,從全國範圍內來看,都是非常罕見的,具有非常高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武廷海直言,圍繞三蘇祠和墓,儘快編制科學合理、全面妥當的規劃方案是當務之急,“每一步都要慎重”。

  “我們也感到,目前園區還有一些‘不和諧’的地方。”從周邊風貌的整體打造,到三蘇園內的遊覽動線設計;從腳下該用條石還是青磚,到墻壁上碑記位置是否妥當,當地幹部打開了話匣子,言語間,既有反思,更有期待。

  1月19日,人們在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三蘇園景區參觀。

  “保護三蘇,不僅是物質層面的,更是精神層面的。”在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建生看來,蘇墳寺村所承載的,遠不止一代風流人物的墓冢這麼簡單。“如果能在千年之約到來前,搭建起高規格的研究機構,郟縣勢必成為三蘇文化研究、保護與傳播的又一重鎮。”

  行至傍晚,余霞散綺。記者再次來到蘇軾墓前,但見古柏蒼蒼,遊人三兩。

  蘇軾墓前的供桌上,堆滿“蘇粉”們專程送來的生日禮物。

  墓前的供桌上,堆滿“蘇粉”們專程送來的生日禮物:精緻的花束、可愛的生日帽、手寫的信箋、新鮮的水果……一張手繪的蘇軾卡通形象畫被微風掀起一角,上有題詞:“歸處有緣,夢東坡千年。”一旁的手寫信上,字字深情:“我喜歡湖酒溪雲,我喜歡快哉風,我喜歡青山……風聲太大了,你沒有聽清。”

  又一陣清風拂過,草木沙沙作響,似在傳遞蘇軾的應和:“無限事,從頭説。相看恍如昨,許多年月。”

  “對於12年後,您有什麼期待呢?”記者問王留勳。

  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東坡小學。

  這個憨厚的村幹部撓了撓頭,顯得有幾分跼踀。略略遲疑後,他靦腆笑笑又語氣堅定地説:“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大家在提起東坡時,不僅想起他的起點四川眉山,也想到他的終點河南郟縣。”

  伴隨“篤篤篤”的啄木鳥聲,耳邊依稀傳來孩童們哼唱的東坡小學校歌:“我要唱支歌,唱給蘇東坡。最愛松竹梅,胸襟比海闊……”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