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免稅購物、留學海南、鄉村建設……海南這份“成績單”分量十足!

2024-12-18 20:34:00
來源:海南日報客戶端
字號

  今天(12月18日)

  海南日報繼續推出

  “自貿港觀察年終特輯”

  全方位展現海南自貿港建設的

  生動實踐和創新成果

  年終特輯⑦

  聚焦“免稅購物”

  “醫療特區”“留學海南”

  ↓↓↓

  2024年12月18日《海南日報》A05版版面圖

  免稅購物

  擦亮海南旅遊消費“金字招牌”

  海南推進免稅品牌、品種、價格與國際“三同步”

  “海外購”變為“海南購”

  12月17日,走進cdf三亞國際免稅城C區全球美粧廣場,雅詩蘭黛門店客流如織,消費者競相體驗高品質護膚産品。廣東遊客李婷婷在店內現代感睡眠艙“躺平”,享受低溫理療按摩,以及細緻的面部護理。

  “肌膚的舒適超預期。”體驗過後,李婷婷通過“即購即提”方式買了心儀的化粧品,便捷的提貨方式讓她現場就能把商品帶走。

  離島免稅是海南自貿港建設最有顯示度的政策之一。政策實施以來,經過多次調整,品類更多、額度更高、提貨方式更便捷,政策含金量不斷增加,激發了消費活力,也為離島免稅産業發展不斷注入動能。目前,海南離島免稅店經營面積超50萬平方米,在售商品約15萬種。

  醫療特區

  為眾多家庭帶來生命希望

  前10月樂城接待醫療旅遊人數32萬人次,同比增長37%

  “家門口”享受國際醫療服務

  “沒有手術前,摘下眼鏡我幾乎就是個盲人,現在好了,雙眼裸眼視力都恢復到1.5,不戴眼鏡生活不僅更方便,也讓我更加自信。”近日,在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內的博鰲國際眼視光中心,來自海口的患者小剛(化名)正在等待復診,談起視力的改善,他興奮地與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分享。

  不久前,他在博鰲國際眼視光中心預約使用樂城的特許明星産品——蔡司第二代全飛秒鐳射VisuMax 800。“從朋友那兒聽説,這款蔡司推出的第二代飛秒鐳射角膜屈光治療機不僅手術時間短,而且術後視力恢復更快,我就來到了樂城。”小剛説。

  就在手術後不到3小時,小剛的視力已經逐漸恢復。離開醫院後,在返回海口的途中,他還順路品嘗了瓊海特色美食——溫泉鵝。對他來説,這趟“旅行”是收穫了健康和美味的難忘之旅。

  事實上,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小剛”們慕名來到樂城,他們在這裡體驗健康檢測、醫美、中醫康養、特許醫療等創新療法,當然,還有瓊海周邊特色風景和美食。數據顯示,2024年1月至10月,樂城接待醫療旅遊人數32萬人次,同比增長37%;特許藥械使用共4.05萬人次,同比增長62%。

  留學海南

  樹立中國教育對外開放發展新標桿

  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簽約中外知名高校22所,師生超4000人

  “留學”海南 越來越潮

  不出國門,在海南就能“留學”是怎樣的體驗?在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以下簡稱試驗區),中國傳媒大學海南國際學院智慧科學與技術專業大三學生尹浩天用兩年多的親身經歷作答。

  “課程、教材、考核都和英國考文垂大學一樣。”尹浩天介紹,他們的大部分專業課由外教用英文講授,兩年來,在沉浸式的英語學習環境中,他的英語水準突飛猛進。

  如果説學習外語和外國課程是留學的“固定項目”,那麼,留學在海南,尹浩天還有很多“意外收穫”。

  “這裡匯集眾多高校,各學校間沒有大門、圍墻。不同學校不同專業的學生可以相互交流、學習,在碰撞中快速成長、進步。”尹浩天説。

  “這裡氣候溫暖,背靠大海,環境優美。”他表示,試驗區坐落于黎安半島,嵌于山、海、湖、河、林、灣、島之間,渾然天成,美麗如畫。

  “再過一年多,我就畢業了,到時可以拿到中國傳媒大學和英國考文垂大學兩所學校的學位證。”尹浩天説,而4年間,他的學費和生活費總花銷將比出國節省一半多。

  作為國內首個以教育開放為核心使命的園區及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的重要載體,試驗區于2020年6月正式掛牌成立,2022年秋季學期一期建成並正式招生辦學,首批296名學生在這裡開啟了“留學海南”之旅。短短2年多,試驗區持續擦亮“留學海南”金字招牌,吸引越來越多的學生紛至遝來。截至目前,試驗區的師生人數超4000人,較去年翻了一番,“留學海南”可謂越來越潮。

  購物

  海南離島免稅店經營面積超50萬平方米,在售商品約15萬種

  三亞國際免稅城累計接待全球旅客突破7000萬人次,免稅銷售額截至2023年末超1400億元

  醫療

  2024年1月至10月,樂城接待醫療旅遊人數32萬人次,同比增長37%

  特許藥械使用4.05萬人次,同比增長62%

  教育

  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簽約中外知名高校22所,師生人數超4000人

  中國境內首個境外高校獨立辦學項目——海南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2023年9月在試驗區正式開學

  年終特輯⑧

  聚焦海南美麗鄉村建設

  ↓↓↓

  2024年12月18日《海南日報》A06版版面圖

  三亞博後村多元發展産業,村集體收入突破千萬元

  村裏迎來“三群人”

  12月的三亞,暖意融融。走進三亞市吉陽區博後村,青山綠水間,一幢幢精品民宿錯落有致。成群結隊的遊客漫步在寬敞的村道上,或入住特色民宿,或到哎岬湖畔拍照“打卡”,或品嘗博後村夜市的特色美食,人來人往,讓冬日裏的村莊熱氣騰騰。

  2013年4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博後村的亞龍灣蘭德玫瑰風情産業園考察,提出了“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這一重要論述,極大地鼓舞了當地幹部群眾。從此,博後村的發展迎來了嶄新的春天。

  海口施茶村發展石斛特色産業,走出一條振興新路

  兩首民謠看施茶之變

  樸實的村民總是喜歡把心中所想唱出來。要看村莊變化,只要聽村民唱什麼就能知道。

  提起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施茶村,過去,人們唱“有女不嫁羊山”;現在,人們唱“綠樹深深白雲挂,風景美如畫,四季有佳果,石斛滿樹爬”。

  千年古村,風貌不變,民謠卻完全變了樣。這是為何?因為找對了發展路子。

  “開出巴掌地,壘石一座山”。施茶村2萬餘畝土地,九成以上都被火山岩覆蓋。沒有合適的耕地,村民們只能放棄種植業,另謀生路。“那時候苦哇。第二天要是沒活幹,頭天晚上根本睡不著。”回想起那段打零工的日子,52歲的蘇麗妹記憶猶新。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施茶村考察時指出,鄉村振興要靠産業,産業發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條人無我有、科學發展、符合自身實際的道路。

  五指山毛納村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提高大葉茶産業水準

  一座手工茶坊的躍遷

  清晨的陽光灑在五指山市水滿鄉毛納村茶園裏,背起竹簍、穿上膠鞋,和茹手工茶坊的主人王菊茹腳步匆匆走往自家茶園,想趁著這個好天氣給茶樹剪枝。

  “有空打掃一下車間,趁早做好衛生,調試一下工具,再過不久就可以採摘茶青了。”離開家門前,王菊茹衝著屋子裏的丈夫王柏和囑咐。

  王菊茹口中的“車間”是政府部門扶持建立的新茶坊,今年已開始使用了,一共兩層約兩百平方米的新茶坊,比原先擠在家旁邊的鐵皮屋老茶坊寬敞了不少。

  2022年4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村裏,了解當地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加強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等情況,指出鄉村振興要在産業生態化和生態産業化上下功夫,繼續做強做大有機農産品生産、鄉村旅遊、休閒農業等産業,搞好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全面振興有效銜接。

  博後村

  2023年集體經濟收入(含村民小組)1025萬元

  成為三亞首個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千萬元的行政村

  施茶村

  火山石斛産值近3億元

  銷售收入累計1億余元

  村民每人平均年收入3.6萬元

  毛納村

  2024年1月至9月,全村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6905.44元,同比增長2.9%

  2024年1月至10月,接待遊客12.95萬人次,旅遊收入647.71萬元

  年終特輯⑨

  聚焦海南文旅融合

  ↓↓↓

  2024年12月18日《海南日報》A07版版面圖

  打造文旅新地標,講述文化新故事,帶動青春新玩法

  文旅融合 且行且歌

  陳楚生、趙雷、朴樹、王櫟鑫、張遠……12月14日至15日,三亞崖州灣芒禾音樂節開唱,6.3萬名歌迷從全國各地匯聚鹿城,暢享天涯音樂盛宴,感受旅行樂趣。

  前有一場坎耶維斯特試聽會讓海口在世界“出圈”,後有三亞崖州灣芒禾音樂節帶動旅遊綜合消費5.1億元,“演藝+旅遊”“音樂+旅遊”等文旅融合新業態活力迸發,大力帶動綜合消費。

  一部劇、一條路、一場演出、一次展覽、一項非遺……在海南,新鮮的文旅融合現象接連涌現,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提供了新選擇,也為高品質發展創造了新浪頭。

  演藝火熱

  2023年以來,海口、三亞、儋州等地先後舉辦了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共計35場次

  吸引入場觀眾約計94萬人次

  其中島外觀眾佔比約49%

  帶動旅遊收入約34.07億元

  邂逅東坡

  蘇軾主題文物展覽持續了3個多月,共接待觀眾92萬餘人次

  創下多個紀錄,成為海南乃至全國的現象級展覽

  深海尋遺

  “深藍寶藏——南海西北陸坡一二號沉船考古成果特展”展出兩處沉船遺址出水文物408件(套)

  還有故宮博物院等借展文物34件(套)

  旅遊公路

  2023年12月18日海南環島旅遊公路開通

  貫穿沿海12市縣9類84段不同特色的景觀區域

  22個岬角、68個港灣、216處名勝古跡、33個景區、21個度假區

  黎錦出圈

  2024年12月5日,“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等項目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海南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傳承人已從不足1000人增加到2萬多人

  36家黎錦企業、工坊、非遺傳承人工作室組成了黎錦産業聯盟

  連續四年舉辦“海南錦繡世界文化周”

[責任編輯: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