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墨西哥學者:RCEP比CPTPP更能扛起“亞太自貿區”大旗

2024-11-20 20:45:00
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字號

  導讀

  亞太經合組織 (APEC) 領導人會議日前在秘魯召開。多年來,亞太國家一直在探討建設一個“亞太自貿區”,但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這一願景最終變成了RCEP和CPTPP兩個相互獨立的貿易安排。二者相較而言,RCEP比CPTPP更有政治意願和資源來推動“亞太自貿區”的實現。面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美國大選後特朗普或升級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等新形勢,地區國家應調整地緣政治視野,把握貿易機遇,鼓勵投資,保持地區經濟活力。

  

  目前全球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當屬亞太。據估算,2023年亞太國家商品進出口貿易額佔全球貿易額的四成;到2024年底,貨物貿易額有望達到18.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5.1%,高於全球商品貿易2.6%的增長預測。

  截至2023年7月,亞太國家共簽署了212項貿易協定,包括區域和雙邊自貿協定,數量接近世界總量的一半,孕育出了充滿活力的亞太經濟體。照這一趨勢發展下去,人們可能會認為,亞太地區最終會形成一個更龐大的區域貿易安排——事實上,自2004年以來,亞太經合組織 (APEC) 的確一直在探討建立一個“亞太自貿區”之類的貿易安排。然而,地緣政治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貿易往來,導致這個“亞太自貿區”的願景最終變成了兩個割裂的協議,即《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CPTPP) 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RCEP)。

  在這一背景下,在秘魯舉行的APEC峰會對中國和拉美國家都具有重要意義。原因有二:第一,2014年APEC峰會上批准了四份文件,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當數《APEC推動實現亞太自貿區北京路線圖》,被視為“亞太自貿區協定”朝著實現目標邁出的一步創舉。今年恰逢這一文件問世十週年。在它的指引下,《實現亞太自貿區有關問題的集體戰略研究報告》于2016年完成。該研究報告明確承諾在APEC框架之外推動亞太自貿區的實現,與APEC進程並行不悖。

  同樣在2016年,12個環太平洋國家簽署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TPP),RCEP舉行了六輪談判,APEC領導人發表了《亞太自貿區利馬宣言》,重申亞太自貿區的建設應基於現有的區域合作成果,並在TPP和RCEP的框架下進一步落實。這就引出了今年秘魯APEC峰會的第二個重要意義:它是中國和拉美國家此前推動相關進程的所有紮實努力的一個總結。

  RCEP自2022年生效以來已取得一定的成效,而TPP則在2017年美國退出後遭遇挫折,隨後通過調整形成了CPTPP,並於2018年生效。有人會説,印度受印太地區“四方安全對話” (Quad) 機制的“消極地緣政治化”影響,于2019年決定不加入RCEP,也令RCEP面臨挑戰。然而,就覆蓋人口和貿易量而言,RCEP已經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並在推進亞太自貿區建設方面也取得了比CPTPP更為顯著的進展。

  例如,2022年,RCEP內部貿易整體增長8%。相比之下,CPTPP在2018年至2021年間的內部貿易增長率僅為5.5%。RCEP經濟體的GDP總量約佔全球的30%,而CPTPP則約佔13%。儘管RCEP的貿易自由化程度可能低於CPTPP——前者63.4%的稅目實現免關稅,而後者則為86.1%——但再度當選為美國總統的特朗普預計將再次揮舞起“關稅大棒”,可能會對許多與美國市場關係密切的CPTPP經濟體造成不利影響,例如日本和墨西哥等。

  換句話説,即使在印太地區和世界貿易“消極地緣政治化”的影響下,RCEP似乎也比CPTPP有更大的政治意願和資源來推動“亞太自貿區”的實現。正因如此,2024年秘魯APEC峰會對中國和拉美國家而言至關重要,因為它們有機會細化政策,維持環太平洋地區的貿易自由化節奏。在這一過程中,鞏固拉美地區的戰略自主性尤為關鍵。

  迄今為止,中國已與五個拉美國家簽署自貿協定,另外還有兩項正在進行——與秘魯的自貿協定升級和與哥倫比亞探討開展自貿可研工作。已有22個拉美國家加入“一帶一路”倡議,七個RCEP經濟體同時參與了CPTPP,中國和印尼也已正式申請加入CPTPP,但在拉美地區,智利是唯一一個正式申請加入RCEP的CPTPP成員國。

  在當前美國高舉保護主義大旗,全球貿易呈現“消極地緣政治化”的嚴峻時刻,調整APEC對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視野顯得尤為重要,這有助於把握貿易機會並鼓勵投資。因此,我們有必要推動一種更具“跨太平洋”視野的環太平洋地區發展模式,超越傳統的亞太視角,進一步促進太平洋地區與拉美地區的融合。這是“積極地緣政治化”的體現,將有助於實現APEC目標。這種真正跨越太平洋的遠見卓識有望為太平洋兩岸的社會架起橋梁,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