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丨這些“加減法”讓製造業開放迎來新機遇
11月1日起,2024年版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也就是“負面清單”正式施行。最新一版的負面清單,全面取消了我國製造業領域的外資準入限制。這也意味著,從這一天開始,在製造業領域的準入環節,外資和內資將完全享受同等待遇。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高品質發展進程中,製造業領域的開放扮演了怎樣的角色?隨著中國的大門越開越大,製造業還將迎來怎樣的機遇?
時隔三年,全國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再次迎來更新。與2021年版相比,2024年版全國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刪除了製造業領域僅剩的2條限制措施。本次修訂後,我國製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實現“清零”。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張軍:“原來的正面清單管理,相當於我們對來華投資的一些企業,有全方位的各方面的審批,有很多制度上的障礙,難以讓企業在短時間裏面能夠落戶。我們把正面清單變成負面清單,這個改變本身就是很大的一個變化,因為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最大區別就是法無禁止,都可以做。”
201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制定出臺了第一張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邁出與國際通行投資規則接軌的重要一步。十多年間,這份自貿區版的負面清單經過了7次瘦身,從最初的190條縮減至27條,製造業條目已率先於2021年“清零”。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張軍:“這就是典型的國民待遇,對於外商企業來説,從決定要到中國來投資到在中國可以開工生産所用的時間很短。借助於自貿區的制度創新,逐步向非自貿區、向全國進行推廣,整體上大大優化中國的營商環境和投資環境。”
製造業是我國開放最早的領域之一,也是市場競爭最充分、全球産業分工合作最緊密的區域。
在天津,一條丹麥企業的智慧化生産線上,每分鐘誕生約200支胰島素注射筆産品,主要供應給中國市場。
在黑龍江,平均1.5個小時,就能下線一台龐然大物,作為世界第二大農機生産企業,他們的産品覆蓋玉米、小麥、大豆和牧草生産的全過程。
在浙江,從德國、俄羅斯等各地運來的木材,經過乾燥、加工、拋光、組裝等多個工藝流程,被製作成享譽全球的雅馬哈樂器。
即使全球化正在遭遇著諸多不確定性,不少在華外資製造業企業,依然以穩定的節拍,在中國持續增資擴産,加碼投入。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
2024年1至9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2108家,同比增長11.4%;
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1792.4億元人民幣,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771.2億元人民幣,佔全國實際使用外資的12%,較去年同期提高1.5個百分點。
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錶製造業、專業技術服務業、電腦及辦公設備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57.3%、35.3%和29.2%。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 梁明:“今年,全球跨境投資出現了劇烈波動,很多國家利用外資規模出現了下降,在這個背景之下,我們利用外資整體的規模依然處在歷史高位,利用外資的品質在持續提升,結構也在持續優化。”
改革開放40多年來,因為持續不斷地吸收和利用外商投資,中國迅速融入國際分工,依靠著日益完善的工業體系,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
如今,隨著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上升,以及全球産業鏈面臨重構,又是什麼吸引著外資的持續投入?我們來到江蘇太倉尋找答案。作為長江沿岸的一個縣級市,這裡吸引了超1600家外商投資企業落戶,其中德資企業超過500家,成為中國“德企之鄉”和製造業高地。
20世紀80年代,上汽集團與德國大眾汽車集團成立合資公司之後,作為德國大眾的供應商,德國彈簧業“百年老店”克恩 裏伯斯于1993年,選擇在臨近上海的太倉落戶,從而成為當地的第一家德國企業。
此後的31年裏,克恩 裏伯斯在太倉先後11次增資,從最初僅6名員工的“小作坊”,發展成為擁有7萬平方米自建廠房、年産值15億元人民幣的“彈簧王國”。
與此同時,在他們的帶動效應下,越來越多的合作夥伴和供應商組團來到太倉。他們與本地企業融合發展,形成了完備的上下游供應鏈生態圈,一輛整車70%的零部件可以在太倉找到供應商。
從來源地看,今年1到9月,德國實際對華投資增長19.3%,在太倉,今年1到9月,全市新引進德資項目29個,德國企業利潤再投資同比增長97.9%。一筆筆真金白銀的增資,源於這些企業對於中國發展的信心和市場趨勢的精準把握。
從汽車安全帶彈簧到建築錨栓,這些紮根太倉的德國企業在某個細分領域佔據著較高市場份額,産品優質且利潤豐厚,在德國被認定為“隱形冠軍”。在全世界,德國企業以嚴格的品質控制、長期的戰略眼光以及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而著稱,過去31年間,這些特質也影響了太倉製造業生態。
2005年出生的裘冬薛,目前就讀于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而她三年的實踐課程都將在一家德國齒輪企業的學徒中心完成,三年畢業之後,經過中德相關機構的考試,她將同時獲得中國大專文憑以及可以在歐盟通用的德國AHK職業資格證書,從而直接進入該企業工作。這種源自德國校企雙管齊下,共同培養高級技工的職業教育體系被稱作“雙元制”教育。自2001年太倉在全國率先引入“雙元制”教育以來,有效滿足了德企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截至目前,“雙元制”職業教育已累計為太倉培養一萬多名高級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不但大力助推了太倉本地製造業水準的提高,更成為太倉招商引資的一張“金名片”。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 梁明:“之前我們很多地方政府在利用外資的時候,拼政策、拼要素成本、拼優惠,在現在這個整體的形勢之下,我們要擴大利用外資,必須讓外資企業認識到在中國投資的好處。”
今年以來,受全球經濟形勢影響,外資招商困難並不小,新形勢也考驗著各級政府的應變能力。今年9月27日,太倉德國法蘭克福代表處掛牌成立。至此,太倉完成了在德國7個主要城市的駐點,將招商專員直接派到了德國企業的“家門口”。這是“德企之鄉”的一次主動出擊。
在太倉高新區對德招商事業部的會議室裏,一場視頻會議正在進行。視頻另一頭是正派駐在德國各地的招商團隊。隔著時差,前方招商團隊每天都要向國內同步最新進展。為了實現精準對接,招商團隊還針對德國和太倉的産業特點,細分了工業母機、汽車零部件、裝備製造等多個領域,多點出擊。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梁明:“通過投資代表處的前置,一方面可以加強跟當地的外資企業溝通,另一方面,前置減輕了外資企業的一些溝通和協調成本。真正的營商環境是讓外資能夠感受到溫度、能夠取得利潤、能夠掙錢,這是非常關鍵的,能夠進一步降低外資企業的成本,解決他們的一些後顧之憂,這是下一步各地深入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點。”
越開放越自信,越自信越開放。製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實現“清零”,將給更多行業擴大開放積累經驗。比如,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研究修訂鼓勵外商投資産業目錄,重點方向之一是增加服務業條目,引導更多外資投向服務業領域。開放、創新的熱土,就是投資興業的沃土。面向未來,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來越大,環境會越來越好,服務會越來越優,中國與世界相互成就的故事將越來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