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從青年技能人才到大國工匠,路有多遠

2024-09-30 08:57: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從青年技能人才到成為大國工匠有多遠?

  為審視當前製造業青年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深入探討大國工匠、青年技能人才培養中的關鍵問題並提出切實可行的破局之策,西安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實證社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蔡萌課題組今年上半年深入一線調研,調研主要面向45歲以下的一線青年技能人才,覆蓋全國30個省份的中高端製造業企業。回收有效問卷1517份,訪談材料78份。

  調研結果顯示,一線青年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總體上表現出較高水準,具備“大國工匠”的基本素養。課題組撰寫報告向有關部門提交了建議:完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加大政府技能培訓的力度,加強對社會保障的宣傳力度,完善對一線青年人才的福利保障政策,學校、政府、企業、青年人才共同努力提高職業與教育適配性,加強社會對“工匠精神”的宣傳和教育,等等。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要“著力培養造就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類人才素質”。

  “實現人才強國,離不開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的堅實支撐。”蔡萌説,但如何培養高技能人才、大國工匠,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探索的問題。

  要讓更多企業參與技能人才培養

  一直以來,對於“大國工匠”這個詞,寶雞機床集團首席技能專家田浩榮覺得,這是包括他在內每一個技術工人的嚮往。

  身著藍色工服、戴著眼鏡的他,每天的工作,是在車間裏機器的轟鳴聲中開啟的。投身技術一線30多年,他幹過總裝鉗工、刀架刮研,也幹過普車箱體裝配,“累計裝配各類數控車床上千台,完成各類中高檔高附加值新産品和試製任務30多種”。由他探索完成的“田浩榮數控車床主軸裝配操作法”,累計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200多萬元。

  “自己幹的活,自己要放心。”這是田浩榮的口頭禪。為了讓自己放心,他嚴格把控每一處細節。

  “我覺得自己現在還不是大國工匠,但這是我未來努力的方向。”他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説。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23年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技能人才總量已超2億人,佔就業人員總量的26%以上;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人。各類技能人才活躍在生産一線和創新前沿。

  作為全國勞動模範,田浩榮認為自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裝配鉗工”,當然也是企業生産線上數控車床機械裝配方面的關鍵人才。他在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後,專門提出建議,建立完善中國技能人才成長通道。

  “我國企業現階段招收工人,主要是來自職業院校、技工學校還有部分初、高中畢業的學生。職業院校和技校畢業的學生有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但和企業的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初、高中生更需要學習技能知識,才能勝任本職工作。當前,職業院校和技校培養出的學生,還不能做到和用人單位無縫對接,用人單位需要進行崗位培訓。職業院校需要努力探索如何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

  田浩榮建議,可以在初、高中“適當加入一些職業技能培訓課,適當走入企業”,讓學生了解企業裏的各種職業性質,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為自己的職業規劃做準備。田浩榮建議,要讓職業教育更貼近企業的實際需求,讓更多的企業參與技能人才的培養。

  調研期間,蔡萌與田浩榮也探討過這個話題。蔡萌發現,儘管青年技能人才在長期的生産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他們在技術更新、知識深化、創新能力培養等方面仍面臨諸多困境。一線青年人才在資格證書獲得方面,佔比最多的是獲得過1個資格證書,為24.19%。沒有獲得過資格證書和獲得過兩個資格證書的群體佔比分別為23.40%和22.68%,獲得過4個及以上資格證書的人佔比最少,為14.37%。入職後為了掌握工作技能所需的時間,一年以上才掌握工作技能的有23.27%,“不在少數”。

  “同時,在面對新技術和創新時,青年技能人才需要不斷學習,適應傳統技能和現代科技的融合。”蔡萌説。

  多方努力共促青年技能人才成長

  在剛剛結束的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中,中國代表團以36枚金牌、9枚銀牌、4枚銅牌和8個優勝獎的成績,位居金牌榜、獎牌榜和團體總分首位。在68名參賽選手中,男選手58名、女選手10名,參賽選手平均年齡22歲,最小年齡18歲、最大年齡25歲。

  “他們有成長為未來大國工匠的潛質。”世界技能大賽焊接項目中國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建設焊接協會常務副會長劉景鳳專門以焊接專業為例,討論了大國工匠的培養。她提到,我國在培養一線青年焊接技能人才方面,目前最主要的問題是,各個技工院校焊接專業招生數量或企業職工焊工培訓數量與我國高品質發展對高素質焊工的需求之間存在差異,社會總體上需大於供,部分行業的焊工存在技能水準低、職業素養差的問題。

  “我看到一些行業或企業通過與技工學校、職業院校合作,以訂單方式培養企業急需的人才,如核工業領域,在很多技工院校都有焊工班,有效解決了近幾年核工業快速發展對高素質焊工的需求。”劉景鳳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説。

  劉景鳳認為,職業教育體系如果想更有效地滿足焊接等關鍵領域對青年技能人才的需求,應當在課程設計和教學方式方面,將焊接技能所需的“應知”與“應會”有機結合,激發年輕人的學習興趣。

  “通過理論知識學習,讓青年人更容易理解技能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做到事半功倍。”她説。

  蔡萌則提到,社會普遍存在重視學歷教育、輕視職業教育的傾向,這種價值觀可能影響了學校的教育方向和重點。目前,社會存在職業污名化的現象,將某些職業或行業標簽化,導致公眾對其産生偏見和誤解。調研數據顯示,大部分一線青年技能人才認為“自己的職業與技能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和重要性”。同時,在1517名參與者中,27.4%的受訪者認為職業污名程度較高,10.9%的受訪者認為非常高。蔡萌認為,職業污名化會對從業人員的職業發展和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需要通過相關措施加以緩解和改善。“因此,應該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支援力度,提高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人才評價體系多元化,納入職業技能評價,鼓勵不同類型的人才發展。”

  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政策引導、公共宣傳和教育改革等措施,正面引導輿論,促進社會對技能人才、大國工匠的廣泛認同和支援,尤其是注重社交媒體平臺上大國工匠的形象傳播策略。

  “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社交媒體平臺已成為塑造公眾意識、傳播文化價值的重要渠道。大國工匠作為代表國家精神和技藝傳承的重要符號,其形象的塑造和傳播顯得尤為重要。”蔡萌説。

  近年來,我國技術工人、技能人才的工資待遇有所提升,但與其他行業相比仍然有差距。“年輕人處於事業起步階段,合理的薪酬水準不僅能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還能增強他們的工作積極性。”蔡萌建議,政府可以通過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措施,幫助一線青年技能人才提高工資和福利待遇;企業內部也可以進行工資分配製度改革,提高一線青年技能人才的工資待遇,縮小與其他行業的薪酬差距;全面的社會保障制度是留住人才的重要基礎,應提供包括醫療、養老、住房補貼等在內的福利保障,確保他們的生活穩定。

  為青年技能人才成長為大國工匠提供孵化平臺

  “人才是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撐,要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和高品質發展,必須充分發揮人才作為第一資源的支撐作用。然而,人才缺口近些年成為制約中高端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關鍵障礙,多數製造業企業面臨結構性缺工問題。”蔡萌説。

  他在調研中發現,目前中高端製造業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是,企業難以招聘到符合用工標準的青年人才、新入職青年員工離職率偏高、青年技術工人流失案例增多。

  “上述問題在中西部等經濟欠發達地區及三四線城市尤為嚴峻。”蔡萌強調。

  工作環境惡劣、健康狀況不穩定,也會間接影響到我國製造業青年技能人才的發展。在調研中,受訪的一線青年技能人才告訴蔡萌,工作環境是他們考慮進入製造業的重要因素之一;年輕人的心理健康狀況也需要被列入考慮,青年技能人才心理不健康對工作有一定負向影響,甚至會降低效率及生産力,“應重點關注”。

  為此,他建議,企業應採取全面措施保障員工的身心健康,包括建立和完善職業健康管理制度,同時改善工作環境,為青年技能人才成長為大國工匠,提供更好的孵化平臺。

  同時,青年技術工人面臨新技術的衝擊和壓力。

  劉景鳳也提到,隨著焊接自動化、智慧化的不斷發展,未來將會有更多掌握一定手工技能的工程技術人員從事智慧焊接操作工作,手工焊的比例將會逐步降低。

  “但依然會有一些行業存在複雜構造的、批量小的産品或工程的焊接,需要手工技能水準高的工程技術人員承擔,至少目前我們做不到將手工焊接特別是電弧焊用機器人或其他自動化焊接設備完全替代,我們相當長的時間內依然需要培養足夠數量的手工焊工。”劉景鳳説。

  對此,企業應當更深入地參與青年技能人才的培養,以提升其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近些年來,技能工作與技術工作的結合越來越密切,未來將更加需要技術與技能複合型人才。“在相關政策方面,應當激勵企業參與的積極性,讓企業為青年技能人才學習提供更多機會。”劉景鳳説。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渺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