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探尋文明互通共建 第八屆世界漢學大會蘇州開幕

2023-11-06 10:2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蘇州11月5日電 (史元豐 高楚頤)11月5日,以“理解中國:互通的過去與共建的未來”為主題的第八屆世界漢學大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開幕。來自海內外40多個國家的170余位漢學家齊聚一堂,體味“一逕抱幽山,居然城市間”的江南詩畫意境,共話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的古往今來。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在開幕致辭中表示,世界漢學大會16年來已發展成為促進世界更好讀懂中國、推動中國更好走向世界的交流窗口,成為傳統漢學研究和當代中國研究的學術平臺,是世界與中國相互理解、相互闡釋和相互啟發的連接紐帶。

  “世界漢學大會秉持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初心,通過對話拓寬多元視角、啟發深度思考。”中國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靜煒指出了漢學研究的時代價值。

  “這是一個重要的文化交流平臺,東西方有互通的過去,也有共同的未來。”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和文明係教授羅柏松(James Robson)認為,哈佛大學對亞洲的研究歷史悠久,不同國家不同文明之間應以交流化解分歧,互通理解才能共享未來。

  “理解中國可以從中國古代禮樂文化著手。”英國牛津大學教授羅伯特·恰德(Robert Chard)談到,中國禮樂文化融于儒家經典之中,對于世界來說任何文明經典都至關重要。禮樂文化具有普遍性價值,在多元文明共存的今天,能夠從“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出發,也許是世界理解互通的希望所在。

  美國漢學家倪豪士(William H. Nienhauser, Jr.)從孔子出發,講述自己如何用西方思維解讀中國經典。他指出,對于《論語》,不同學者在不同時空下有不同的詮釋。如宋代朱熹以禮學的角度釋讀《論語》,影響了後世學者,也啟發了東西方學者對于儒家文化及中國經典的新解。

  據了解,本屆漢學大會設有5個平行論壇,各國漢學家將圍繞“漢學與中外文化對話”“漢學與中國典籍譯介”“海外漢學與本土學術”“多元視域的中國道路”“漢學與人才培養”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

  世界漢學大會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和中國人民大學共同主辦,自2007年開始,已成功舉辦七屆。(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